社会舆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月3日,支付宝推出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搭载着“小确幸”“才华”“颜值正义”“温暖”“爱”等正能量词汇,很快就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刷屏了。原本一场“全民自我秀”却惹来极大争议,原因是当用户进入年度账单首页的时候,左下角会出现“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旁边的按钮则是默认勾选,在律师岳屾山通过微博发表文章质疑之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3日深夜,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对此做出了回应,称这个做法“肯定是错了”“愚蠢至极”。并解释,本来是希望让用户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内容,“已经调整了页面,取消默认勾选”。
舆论谴责支付宝的“无心之失”
舆论认为,姑且不论芝麻协议的具体内容,支付宝通过年度账单的推广,来诱导用户签署协议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更何况采用了极具隐藏性的提示方式,这种防不胜防的“套路”,一般人根本难以察觉。正如网民“占卜师吉娜”所说,为了让用户知情所以故意选了较小的字体和不明显的位置,这份“好心”还真是感觉到了呢。网民“沫雪寒茠”也说,同意不同意授权是我的权利,但是,你字体设置的那么小,背景还那么花哨,行为和市面上的那些做小广告的有啥两样啊。
燕赵晚报评论称,即便如支付宝所说“初衷没错”,本来是希望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可这种“无心之失”背后,有没有潜在的对用户权益的习惯性漠视?反过来讲,如果真正确立用户思维,真正把用户权益与信息安全放在最敏感的位置,还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吗?因此,面对支付宝年度账单失误要以有心对无心,哪怕是无心之失也要有心对待。
舆论对芝麻信用爆粗口式的道歉表示不满
而对于芝麻信用方面爆粗口式的回应方式,舆论也认为这极为不妥当。网民“董云峰”说,这份道歉声明不痛不痒,很难感受到当事方在做出不合法行为之后的负罪感与羞耻心。最震惊的是,用户数亿的芝麻信用,很可能是中国最大的民间征信机构,居然在所谓的“事件说明”(注意,不叫“道歉声明”)中公开爆粗,使用国骂。关键是,芝麻信用的背后是国民级应用支付宝,是世界级企业阿里巴巴。抛开爆粗的动机不谈,从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说,芝麻信用此举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不体面、不得当。
事件敲响了信息保护的警钟,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出台
目前,随着超级平台APP的快速成长,其信息安全问题也更加不容忽视,从支付宝年度账单涉嫌骗取过界授权和“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两起事件的发酵,可见公众对信息安全的担忧。而这种不安全感的深层原因,则是当前法律发展滞后于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信息安全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人民日报评论称,十多年来,尽管网络安全风险一直存在,但是大众心理依然走出了一条从担心“电子钱包里的钱会被偷走”到无所顾忌随手扫码买买买的折线,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大公司更有操守”的朴素想法。但是,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再次引发全民对于信息安全的关注,当互联网公司大到成为手握10亿级用户的“数据王国”,如何保证它们节制手中的“数据权力”,如何确保企业“数据权力”不凌驾于个人“数据权利”之上,亟待网络安全法之外,有更细致的规则来立界。
北京青年报评论称,尊重并严格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收集和侵犯,应是互联网社会的标配。因此,消费者不缺商家“默认勾选”闹剧之后的道歉,缺的是相关部门对乱象的治理。监管部门理当重视这一现象,以更加公平合理的强制标准替代企业自行设置的隐私条款。据悉,1月6日,国家网信办约谈了支付宝、芝麻信用有关负责人,指出支付宝、芝麻信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方式,不符合《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精神,违背其签署的《个人信息保护倡议》承诺。要专项整顿,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责编:叶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