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大幕已落下,以“千禧宝宝”为主力军的高考大军迎来了考后长达三个月左右的放松阶段。除了随后重要的填报志愿,考生将彻底“解放”。熬过了漫长而紧张的备考阶段,经历了考前“撕书吼楼”的发泄,以及考试中承受的巨大压力,“千禧宝宝”们高考后该干些啥,就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高考后的这段时间,“狂欢”被视为最常见的一个“标配”。是的,高考结束的铃声一响,对于考生来说便脱离了“苦海”。孩子们一定会在高考过后尽情放松,以缓解高考压力。被彻底“解放”的孩子们每天睡大觉、打游戏、聊天、看电视,或与同学没完没了的聚会,仿佛成了高考后的“规定动作”。
适度“狂欢”无可厚非,尤其对这些压抑许久的考生来说,就更可以理解。然而,过度狂欢,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巨大。这就难怪每当高考结束后,总有专家建议,高考后考生身体都处在疲劳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娱乐切莫过度放纵,对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以免劳累过度引发健康问题。
高考对孩子们来说确实不易,可几乎所有考生都把高考后的“放松”理解成了“狂欢”。而放松与狂欢不是一回事。放松是必须,但狂欢肯定过度,弄不好还有可能浪费时间甚至损害健康,非但起不到放松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自己今后的人生。因此,把高考后“狂欢”定位成“标配”很不妥,必须加以改正。而且,今年高考后正好赶上世界杯,考生中的球迷恐怕也不会少,点灯熬夜看球,再加上“狂欢”,无疑更将使孩子们黑白颠倒、生物钟错乱。
高考结束,考生们再也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唠叨”了,不用早早起床去晨读,也不用挑灯夜战了。于是,各式各样的放松甚至是“报复性”的放松就开始了,可是放松和放纵是不同的。选择放松固然没错,但如果去放纵就与放松不搭界了。高考后不是不该休息,而是要正确休息,没有张弛有度的休息,就达不到休息应有的质量。而且,放松和宣泄也不能没完没了,以至于到头来无法刹车,那结果就会更糟。
即使高考结束了,可人生的路还有很长;高考绝非人生的终点。要是把放松演变成没完没了的狂欢,肯定得不偿失。如果一味狂欢,势必影响入学前的心境,也不很难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考生毕竟才刚出校门,还不知道该怎样从高考的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面对如何放松,他们显得无所适从。而这时,老师、家长、社会组织等就要主动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以让他们真正休息好,并尽量让孩子们在这个难得的空闲期过得更充实一些、更有意义一些。
摆在考生面前的“放松”选择有很多,如“充电”读闲书,丰富精神世界,参加体育活动,适当帮家长做家务,社会实践,扩大自己的视野;如利用这段时间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特点等等。总之,干啥都比过度狂欢强。总之,高考后的“标配”不该仅有“狂欢”。对高考后的考生活动加以引导甚至适度干预,就显得十分必要。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