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17年下半年大蒜价格下跌,丫蒜2018年价格最低时仅卖0.8元/公斤,独蒜今年的价格仅为6元/公斤。在云南省的洱源县、永胜县,两地大蒜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产量近24万吨,近10万吨滞销。村民告诉记者,全都是小老板在囤蒜,以当前的市场价,他们也不愿意低价出售。虽然部分大蒜被杭州、成都等地电商收购,但农民种蒜亏本的状况仍没有改变。(5月29日 《经济参考报》)
农产品滞销,几乎是每个农民心头上的大病,也是近几年来经常出现的典型问题。不仅仅是报道中提到的蒜类农产品,还有水果类、蔬菜类,都经历过价格暴涨又骤跌的情况,例如柑橘滞销、红枣滞销、香蕉滞销等。这类情况多数源于农民们的“盲目跟风种植”:哪样农产品销量好来年就种哪一样。若想防止此类情况重复发生,不仅仅需要农民们培养自身的长远种植眼光,更需要当地政府出手引导与帮助。
当地政府有义务,也有必要走在农民前头,为农民“探路”市场。为农民探路,就要求当地政府必须时刻关注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最新现况。当下市场数据量庞大,更新速度快,当地政府若是依靠阅读报纸、仅仅在网上搜索零散的消息等方式,关注效率会大打折扣。当地政府应学会运用“互联网+种植”的模式,联合相邻市、乡镇等政府机关,共同打造网络数据搜集共享平台。在该网络平台上,政府可以获知本省,甚至是全国的农产品销售情况,及时告知农民,降低滞销风险。
在收集分析了市场销售数据以后,当地政府要做的便是开展相关市场现况、前景解说活动。农民若是每天都在地里埋头苦干,不抬头看看周围的市场变化,很容易“慢别人一步”。当别人种植热销农产品时,他们没种,没赚钱;当热销农产品销量过多时,他们开始种了,不赚也不亏;当市场已经过度饱和时,他们还在种,亏了钱。所以,当地政府应积极开展市场种植、销售趋势分析等主题活动,及时、准确地告知市场现况,提出种植建议。
此外,当地政府还应尝试吸引种植、销售人才,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提高本地农产品的竞争力。俗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若想提高本地农产品的种植量、质量与销量,还是得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高质量体现的是农产品的高价值,只有质量强硬,才能在庞大的农产品市场中“表现出色”。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打开线下线上双重销路,制定特色销售计划,让当地农产品在市场过度饱和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出路。
当地政府唯主动出手相助,从科技、市场、人才、数据多方面入手,寻求最佳“算法”,帮助农民打好手头上的“蒜盘”,才能让农民过上丰衣足食的安稳好日子。
来源:荆楚网
作者:林珮伃
学校: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