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惊魂记》这部连续剧我们不想再看了
2018-05-25 17:00:00 来源:荆楚网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滴滴网约车司机涉嫌性骚扰女乘客”的新闻频频被媒体爆出。在5月6日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被媒体爆出时,吃瓜群众认为这是单一事件,只是犯罪分子碰巧是网约车司机。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发展趋势,让我们发现网约车司机这一群体可真称得上“鱼龙混杂”。   5月7日晚上,湖南一位乘客在乘坐滴滴快车时,竟然发现司机在用车载显示屏播放色情视频。   5月18日,在辽宁大连,学生小陈乘坐滴滴快车返校时,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里,遭到司机的持续语言骚扰。   5月21日凌晨3点多,浙江嘉兴的小欣用滴滴叫车回家,没想在车上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对她动手动脚,一只手甚至还伸进了裙子里。小欣报警后,司机停车一把将其拽出车外,导致她膝盖擦伤,腰部扭伤。   ……   诸如此类的事件,虽然网约车公司在事后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取证,并对司机作出了永久封号的惩罚,但是网约车公司是不是要加强事前的预防工作呢?我认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比事后的惩治更重要。   网约车平台经营者完全有技术、有能力承担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之所以问题频出,我认为经营者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疏忽,不应该成为推卸责任的理由。实体产品有问题可以召回,服务产品有问题的话,消费者是很难讨回公道的。平台经营者如果不配合,调查取证是很困难的。证据都掌握在平台经营者手中,但他们却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敷衍责任。如果平台采取强化投诉处理,对有骚扰、暴力行为的司机纳入黑名单这些措施,对网约车司机的震慑力还是很大的。   网约车的发展太迅速,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监管政策太慢,这也是造成问题拼出的原因。政府部门必须增强监管手段,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多部门共同协作。现在人们出行使用网约车,就如同使用公共交通一样频繁。消费者信任网约车平台,自然就信任了陌生的网约车司机。可是松散的监管制度给了不良司机一个漏洞,最后的结果就是部分不良司机的行为影响了整个网约车市场,这就是典型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监管跟不上、处理问题的效率跟不上,导致消费者越来越不信任网约车平台,也失去了整个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建议监管部门在制定监管政策时,要有超前的眼光,将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到。   最后,我想说,大众实在不希望继续看到《网约车惊魂记》再出新片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艳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