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农民夜校’开班啦,扶贫先扶志,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看着群众渴望知识的眼神,不由自主讲到晚上十点了……”5月7日深夜,驻村干部康忠芳更新了一条微信朋友圈。(5月17日 甘肃经济日报)
何谓驻村,顾名思义就是停留在村里。“停留在村里”,就要求驻村干部不再承担本单位工作,驻村工作,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驻村干部的设置意义是让其做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因此驻村任职干部应深入到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的谈心,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宣讲农村相关法律法规,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带着感情驻村,扑下身子干事。”在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村有这样一位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来自甘肃省社科联的驻村干部康忠芳,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住村干部”。
由于很多驻村干部都是由机关下派,本来和农村群众接触较少,所以工作中“接地气”显得尤其重要,驻村干部要主动走家串户,把自己当村里人,说农家话、吃农家饭、做农家事,做到“脚上沾满泥土,心里装着群众”。反之,如果一天闭门不出,不去实地走访、不和群众唠家常,就不能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更不可能针对本地实际,寻求好的发展路子。
干部驻村不是去镀镀金的,也不是去走形式、搞过场的,而是去帮助农村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的,如果一个驻村干部把驻村工作看做是乡村“一日游”,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怎么可能深入群众,怎么可能了解当地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情,怎么可能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地制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怎么可能手把手地指导农村贫困户群众发展经济,让他们走上政府奔小康的道路。
因此,广大驻村干部一定要坚持“住村”,要坚持身入群众,心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才可能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来源:荆楚网
作者: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