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一位卖早点的母亲求助媒体,她的儿子有很严重的“手机瘾”,两人进行了无数次斗争,身心俱疲。这位母亲呼喊:谁能帮帮我的儿子脱瘾?有网友建议给手机安装防沉迷软件,还有网友建议送孩子去戒瘾学校,而笔者以为凡事“攻心”为上策,戒除“手机瘾”呼唤爱的陪伴。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了必需品,随处可见“低头族”沉迷于方寸之间。君不见,幼童抱着父母的手机看动画舍不得撒手;君不见,初高中生三五成群的组队打手机游戏;君不见,情侣约会隔着餐桌各自刷着短视频和朋友圈;君不见,退休老人因玩手机过长而患病送医……吃饭、走路、坐车,一刻都离不开手机,“手机瘾”这个新“病种”伴随而来。
有的互联网公司研发出戒瘾APP,解锁手机一次就扣费6元;有学校设置“安检门”,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园……如此种种都是想用强制性的人机分离来解决“手机瘾”。此前有新闻曝光所谓的戒“网瘾”学校用电击等暴力手段对待孩子,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对这些简单直接粗暴的方法,笔者以为并不可取。
能用爱解决就不要用强制解决,因为强制性的戒除方法虽看似短平快,但却容易给人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很容易复发和反弹。而虽然爱的陪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是戒除“手机瘾”最根本之道。
为什么不分老少,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少人对手机产生强烈依赖,形成“瘾”?一方面,智能手机不仅具有通讯属性,还拥有娱乐、社交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中丰富多彩的APP作为与他人交流的谈资;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陪伴缺位和爱好贫乏,让不少人迷恋上了手机,至少它可以无时不刻地陪伴左右。
我们每个人存在于世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孤独感。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也许能让我们一时感到快乐。然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离所爱的人越来越遥远,内心的寂寞更甚了,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种困局,就需要让身边人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需要给孩子、爱人、父母、朋友多一些关爱和陪伴,一起走出去融入到现实社会当中。 一开始这种尝试或许会有些困难,因为手机随时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不要紧,不要刻意地、强制性地人机分离,而是寻找更多替代性的现实活动,比如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画画、一起打球,与爱人一起谈谈工作烦恼、聊聊未来畅想,与家人一起出门踏青游玩、体会当下的美好,与朋友看一场精彩的电影、探寻一家美味的小店。
戒除“手机瘾”并非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拒绝接触,而要通过发现生活中更多其他的乐趣,渐渐地“脱瘾”。多一些付出和给予,陪伴所爱之人寻找到生活乐趣,让我们在爱的包围中感到幸福与充实,那么“低头族”戒除“手机瘾”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来源:荆楚网
作者:言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