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上门送医,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是一项极大的便利。巨大的护理需求和专业护理力量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整合,“共享护士”正在走进普通老百姓家庭,带来便捷高效的服务。(5月13日《工人日报》)
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护士”,随着互联网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多个领域都在积极探索“共享”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去年全国首个“共享医生”平台在广州落地,随后出现了多个“共享护士”平台。这类“共享”医疗模式既给患者提供了便利,还缓解了大医院“看病难”等问题。
据测算,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这么多老人,特别是在家养老的老人,都将面临医疗护理难题。
“共享护士”模式的出现,可以说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看病和医疗的问题。但“共享护士”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隐患。一方面,在服务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该如何保证护士操作中的安全性;若没取得执业资格,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护士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自己的人生安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完善的。
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共享护士”的利与弊共存。只有制度化、规范化,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才能给护士们信心,打消部分患者的顾虑,同时也给市场信心,推动“共享护士”加快发展。另外,只有国家出台规范性标准和制度的同时,各地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监督责任才会更加有所保障。
可以说,发展“共享护士”是大势所趋。其借助分享经济模式,将分散的护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打破了传统医疗行业壁垒,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应当加快研究制定“共享护士”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国家之力为“共享护士”发展提供“护理”服务,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业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让“共享护士”规范而行。
新兴发展模式的应运而生反映的是新的市场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康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多层次、多样化,呼唤优质护理资源的优化整合。相关部门应当精准发力,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保障,推动“共享护士”业态健康持续发展,为“共享护士”经济发展撑起保护伞。
来源:荆楚网
作者: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