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责任与人性”的拷问
2018-05-14 17:02:00 来源:荆楚网

  21岁郑州空姐深夜搭乘滴滴顺风车惨遭杀害一事成为近日舆论热点。11日,某微信公众号置顶一条有关被害空姐的文章引发众怒,文中毫无底线地写道“她所谓的绚烂……”“挣扎着血泊中……”其文令人不忍直视,更难以复述。11日晚,该公众号针对微信推文出现不当内容发布致歉声明(5月12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媒体传播时代的深入,大众媒体不仅发挥着传递信息、提供娱乐等社会功能,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媒体文化也日益成为现代人精神消费的重要形式。而让人不可否认的是,与硬生生向受众灌输新观点、提出新想法的传播方式相比,有时迎合受众心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得似乎更好一些。

  但中国人历来讲求“逝者为尊,死者为大”。无论是对一个家庭还是整个社会而言,生命的意外逝去,都是一件令人痛彻心扉的悲剧。对一个媒体来说最不该的就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不惜把一切价值底线践踏在脚底,让“死者”沦为他们的“棋子”,在蹭热点、赚眼球、挖痛点、赢共鸣的套路中将煽情进行到底。这不是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的批判,而是媒体职业起码的责任和底线。可以说比起对死者的“不敬”,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媒体人基本社会责任的缺失、职业道德的沦丧和人性伦理的滑坡。

  在多元化的自媒体时代,介入社会事件、公共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探求事实真相、关注公共事务、秉持人文情怀的职业操守,同样也应成为每一个自媒体的金科玉律,这是一种对文字的敬畏,更是每个发言者最起码的自觉和道德。特别是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媒体大V来说,不论如何关注和表达,都应该有对逝者和生命本身的真正尊重,不能只是从小我的利益出发,将媒体理应具有的理性和建设性抛掷一边,忽视自己的“发声”在社会中的反应法则和折射效应,甚至以贩卖“社会悲剧”来制造和助推新的“悲剧”。所以对每一个自媒体人来说,与在10W+的阅读量中赚得盆钵满体相比,更应考虑如何在前进道路上守住人性,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将“悲剧”发生后的社会危害最小化,否则只能玩火自焚,污人者自污。

  当然,网络平台的失明失聪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纸歉意再真诚也无法阻止已经发生的“罪恶”。特别是与其等到声讨四起才急忙灭火,不如努力去探究网络媒体总能够传播血雨腥风的起因,尽力去改变“大众麦克风”时代的鱼龙混杂,遏制低俗,呼唤良知。只有如此才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最重要的是,对每一个贡献了“点击量”的阅读者来说,在表达愤怒,宣泄情绪的同时,更应重拾理性,保持清醒和警惕,因为当人们感慨世道无情时,其实自己在无意中就变成了那个无情的制造者。斯人已逝,如何齐心合力从根本上平息事件,给死者家人和朋友一点空间和关爱,不要再消费死者留下的这一星半点的价值,这才是我们面对此类事件应有的态度和取向。

来源:荆楚网

作者:褚文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