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挖出销售 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2018-05-11 15:00: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记者接到观众提供线索,今年三月中旬,红河州金平县一批被查获的走私冻品,在填埋进垃圾场之后,被当地村民挖出来卖到市场上,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两年,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5月10日,凤凰网)

  看着新闻图片里面,从垃圾填埋场里三、四米深坑里刨出来、散发着腐臭味的鸡脚、鸡翅、牛肉,哪怕面对电脑屏幕,也着实令人一阵反胃。而在新闻视频中,上百村民聚集在金平县金河镇的一处垃圾填埋场里,把已经填埋进垃圾场的走私冻肉一箱箱地挖了出来,他们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显然已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

  有知情者透露,每次当地打私部门对查处的冻品进行填埋处理后,周边村民就会进行挖掘,参与人数少则近百人,多则四、五百人,而且已经持续了两年左右。几百人,规模并不算小;两年,时间也并不算短。在记者的调查中,当地垃圾填埋场盗挖销售走私冻肉的事,几乎人人皆知、习以为常,虽然当地相关部门也对此进行过多次整治,但效果并不明显。“僵尸肉”挖出销售,再次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也为我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据了解,我国在《GB/T17238-2008鲜冻分割牛肉》中对牛肉冷冻的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冻分割牛肉应贮存在低于-18℃的冷藏库内,贮存不超过12个月。”虽然在国内其他肉类冻品保质期尚无明确规定,但一般的冻肉保质期是12个月,而且必须要在零下18℃以下的条件下贮存,不能二次冷冻。可见,无论冻肉的保质期是长是短,贮存条件都非常严苛,那些从垃圾堆里放了几天已发臭的冻肉无疑是不能食用的,只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

  对此,有人不禁要问,既然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且当地也进行了多次整治,为何此类事件还是屡禁不止?无外乎有以下几点原因:部分村民认为法不责众,受利益驱使,不顾道德底线;盗挖倒卖走私肉链条隐蔽性强,增加了执法难度;相关部门监管打击力度不够,给了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那么,如何才能让“僵尸肉”不再窜上餐桌,让人们吃上放心肉、安全肉呢?笔者认为:一是要在国家层面明确冷冻肉贮存标准,详细划分各类冷冻肉制品的保质期最高期限,让各地严格执行。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拓宽维权举报渠道,让人们在买到劣质食品时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加大打击监管力度,对违法人员进行严厉处罚,让“僵尸肉”在收购、运输、销售等各领域都无处可藏。四是完善查处冷冻制品的销毁处置,比如可采用焚烧发电、粉碎处理等绿色环保方式,并由第三方机构全程监督,确保食品销毁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不能因为难管,就弃之不管。唯有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使不法分子再无可乘之机,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来源:荆楚网

  作者:王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