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慈善不是法外之地
2018-05-08 23:00:00 来源:荆楚网

  民间慈善不是法外之地

  ——透视李利娟被拘事件

河北“爱心妈妈”李利娟近日被刑拘,引发舆论关注。武安市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说明:民间慈善决非法外之地。

作为名声在外的“爱心妈妈”,李利娟曾以“21年收养百余名被遗弃的孩子”而受到关注。此次,李利娟却被查出拥有多处房产,数辆豪车,以及2000多万元存款,令人吃惊。

巨额财产引来质疑:“爱心村”日常运作如何?善款到底流向何方?

李利娟说,“自己收到的每一个包裹、每一个微信红包都会在朋友圈发出。”对善款的支出细节,她表示“有记录”,但从未向社会公布。

显然,这爱心村的财务就是一笔“糊涂账”。

“糊涂账”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坏处:一是令慈善事业运营状态脱离社会监管,二是给善款被人中饱私囊提供了巨大空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利娟的声誉,源于她“21年耗资数百万收养百名遗孤”的付出;而脱离监管之后,她涉嫌套取低保资金、利用孩子敲诈勒索。这样惊天反转的故事,令舆论哗然的同时,更让人深思。

其实回头细想,这几年,中国民间慈善领域,此类事件并非首次出现,胡曼丽、袁厉害等等早有前科。将慈善事业寄托于“个人自觉”,最终导致善款被吞、孤儿受损的教训已足够惨痛。

民间慈善是一项复杂繁难的事业,倚仗个人的良知去完成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谁能保证,在巨额的资金诱惑面前,施善者能自始至终坚守初心。没有法律监管,不让公众知情,就容易成为罪恶滋生之地。

爱心无罪,慈善有规。2016年,我国正式出台的《慈善法》对民间慈善行为做了相当明确的规定:慈善组织,必须依法成立,接受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慈善活动。

李利娟事件,正好证明了缺少法律监管的所谓民间慈善,难免变味、走形。唯有通过法律的保驾护航,将所有的慈善事业纳入到法律监管、制度监督的框架下,做到公开、透明、科学,民间慈善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来源:荆楚网

作者:沈素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