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影评:穷爸爸,富爸爸
2018-04-12 17:00:00 来源:荆楚网

  关于孩子受教育、择校的话题,中国古已有之,远一点的譬如“孟母三迁”,近一点的,便是当下人人争相抢购的学区房。归根结底,都是源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让我家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然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就用错了对象。因为每一个小孩儿,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都是相同的,不存在说,哪个孩子一出生就会走路、说话、拥有一技之长,真正决定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最客观因素,就是所出生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坦白来说,就是钱。而这,也是笔者想要表达的:穷爸爸,富爸爸。

  印度电影《起跑线》,依然是一部贴合普通大众,以小人物的善对抗顶层设计的恶,用善来感化恶的类型化影片。虽然一抒情就要载歌载舞的场景以及那特有的浓浓咖喱味的异域风情让人一看就明了:这是部纯正的印度电影。却仍然挡不住国人对其电影的追捧和喜爱。

  影片探讨的是孩子受教育问题。印度德里一年一度的最盛大比赛——幼儿园招生即将开始,1400所将要发放报名表的学校当中,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学名额十分紧俏,不少父母从怀孕时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临时抱佛脚的“富爸爸”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试图搬进了学区房、跻身上流社会、托关系走后门,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使用非常手段,假装成一个居住在贫民窟的“穷爸爸”,最终瞒过来家访检查的名校督察人员,终于将女儿送进名校时,才发现,所谓的名校,不过是拿着招生的幌子,谋取自身利益的生意场。

  其中印度电影特有的强行反转和说教依旧存在,但涉及到孩子受教育这一问题,在当下中国,总能让无数人到中年,内心焦虑的父母有代入感,并且戳中内心。影片展现给你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就算你买得起学区房,你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够上得了贵族学校,接受贵族教育。在阶级固化的社会,处于“中产阶级”的富爸爸拉吉,不管怎么样想要跻身上流社会,但始终与上层社会格格不入,不会说英语,交际也只会跳乡村广场舞,让他沦为笑柄。

  而假装成“穷人”,变成穷爸爸之后,又因为与周围的环境相冲突,鄙夷脏乱差的生活条件,看不起周遭的穷邻居,不懂得如何在贫困中生存,则又让他们体会了一把底层人民的心酸。这些矛盾的冲突,承担了整部影片的包袱和笑料,在笑过之后,又让人反思,这实在是印度电影的精髓所在。

  印象深刻的是,名校幼儿园发放报名表时,家长们排起了长队,还有的凌晨12点多就来了,为了保证位置不被别人抢走,带着被子就地而睡,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画面与当下国内一些城市楼盘开盘的盛况,何其相像。教育资源的分配,或将成为影响房地产的重要因素,家长渴望通过贵族教育,让子孙后代成为精英阶层,学区房,便成为能否加入精英阶层的一张门票。

  同样都是为了孩子。富人们动用关系,轻松包装自己,就可以假扮成穷人,然后再去和真正的穷人们去争抢、竞争本就少得可怜的优质教育名额。可是,在真正的穷人身上,父母所有的心血和付出,到最后却还是只能寄托在“运气”这两个字上。

  阶级固化的社会,穷人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富人世世代代皆为富人。这并非是没有缘由的,政客偷窃穷人的食物,建筑师偷窃穷人的土地,到最后还要偷窃穷人受教育的权利,这才是造成主人公的穷邻居希亚姆代代穷的悲剧。

  相比较而言,拉吉在贫民窟的穷邻居希亚姆,他们一家人的身上更加地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途末路,泯灭良知。希亚姆一家,虽然贫穷,但精神上是富足的,他们一不偷,二不抢,老老实实过自己的日子,并且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即使在最后自己的儿子错失名校名额,希亚姆只是偷偷地抹了抹眼泪,然后转过身来向拉吉和米塔祝贺,和妻子凑了几张邹巴巴的钞票,邀请拉吉一家去吃他这一生都未曾吃过的昂贵食物——披萨来庆祝。

  反观富爸爸拉吉再怎么有钱,也摆脱不了“中产阶级”的烙印,精神贫瘠。在窃取了穷人孩子的入学名额之后,许是愧疚,或是不安,拉吉和妻子捐钱改造了一所公立学校,然后继续住豪宅,开豪车。

  贫穷家庭出身的校长,也是阶级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好不容易用那25%的贫民录取名额上了名校,然而出身的贫寒以及阶级划分,让她承受了太多的自卑和痛苦,常常被孤立,所以等到自己手中握有权力时,那种压抑的痛苦便被无限放大,利用权力结交名流,谋取私利,看着一众的高端人士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俯首低头,那种报复的快感,演变成一种心理的变态。

  真正的穷爸爸希亚姆,虽活在底层,却活得坦然、踏实,精神富足。在拉吉的骗局即将败露的时候,希亚姆仍然善良的选择相信他,往好的地方想,直到家里的仆人揭开了真相,万念俱灰的他来到学校,准备向校长举报时,看到皮娅纯真善良的模样,却又软了心。“她也是我的女儿。”

  富有和贫穷,该怎样去判断?有些人虽然物质穷苦,但拥有比那些衣冠楚楚的人更为强大的力量,譬如,为了微薄的上学费用,不惜用生命去碰瓷。

  影片揭开了现存教育制度的弊病,却最终还是没能跳出固有的等级制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主人公最终选择了与现实和解,也选择了妥协,这让这部影片的批判性略有削弱,但并不妨碍结尾时,人性所展示的温暖和善良带给观众的感动。

  教育存在的本质是为了消弭社会的不公,所谓的“起跑线”,不过是现实社会给父母所套上的一层隐形焦虑。

  所以,出生富贵也好,贫穷也罢,富爸爸能够给你提供的是物质上富足,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不至于被生活所裹挟,被迫做出不对等的抉择,于是才有了更宽松的可能性去发展更高的人格。而穷爸爸,或许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但却用他的质朴的心灵和勤劳的双手,告诉你,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

  稿源:荆楚网
  作者:曾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