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一湿地公园将举办“放飞10万只萤火虫活动”活动引发关注。今日,景洪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所回应称,该项目尚未办理林业运输许可证。下午5时许,活动主办方称,此项目证件不齐全,萤火虫放飞活动将停办。(4月10日《新京报》)
对于习惯了喧嚣生活的都市人来说,能够看到诗与远方向往的萤火虫,可能是再“浪漫”不过的意境了。近些年来,不少城市都尝试过举办放飞萤火虫活动,值得庆幸的是,大多都在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密切关注与制止下“夭折”了。由于水体的污染、人工光源的干扰、萤火虫栖息地的丧失,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看到萤火虫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少商家出于营销需要,人为收购再放飞野生萤火虫,在为人们营造浪漫氛围的背后,却是萤火虫以付出生命作为惨痛代价。
“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把萤火虫异地放飞,死亡率是100%。”昆虫专家的科学解释和数据证明了一个道理:放飞萤火虫是一种病态的“时尚”,是对脆弱生命的残忍漠视。通常来说,萤火虫从“卵-幼虫-蛹-成虫”的生命周期是一年左右。然而,在很多人眼中,萤火虫“活”的价值,就是发光阶段的“绽放”。发光是雌雄萤火虫交流的信号,主要用于寻找配偶,当太多的雄萤火虫在发光的时候,会对雌虫造成困扰,她们会分不清发光的哪个是和自己属于同一种的萤火虫。萤火虫成虫的寿命只有两周左右的时间,而从野外捕捉萤火虫,送到城市的展览场地,再放飞,基本上已经到了它生命的最后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的命运,决定在其与自然的关系上。萤火虫发光本来并不是为了人类欣赏,而是它们千百年来进化生存的需求。人类用这样“欣赏”的方式来提前终结它们的生命,终结它们繁殖的旅程,这种情境下制造的“浪漫”“永恒”“精彩”或者“体验”无疑是自私与无情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