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群众“自我举证”的奇葩证明、互为前置条件的循环证明,让人备受困扰。最近,浙江龙游下决心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所涉证明,“砍掉一批、共享一批、替代一批、代跑一批”,这一“减证便民”之举,赢得群众点赞。(4月10日《人民日报》)
一直以来,诸如证明“我妈是我妈”、“我是我”、“我还活着”等“奇葩证明”饱受诟病,既让人民群众伤了身,更伤了心,同时也让办证大厅、社区、派出所等一些基层组织不堪重负。由此引发的“踢皮球”、“绕弯弯”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屡见报端,导致群众与干部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此次,浙江龙游下决心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所涉证明,“砍掉一批、共享一批、替代一批、代跑一批”,这一“减证便民”之举,赢得群众点赞
总所周知,开具证明已经成为社会管理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方式,很多政府部门也对开具证明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开具证明既不需要为核实认证担责,管理起来还轻松简便,也不费神费力。但是,如果借着“减证便民”的举措,敷衍塞责,不作为,这显然不是“减证便民”的“初心”。因此,笔者认为,减证便民的关键多些与民方便。
减证便民要强化服务意识。基层组织身处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天天与群众打交道,时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满意,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群众抱怨,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各级基层组织要把服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勤务员。
减证便民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互联网服务技术,开通网上便民通道,如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搭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将该开的证明全部公开,包括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同时打通公安、民政、社区等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力争“一个窗口”办完所有事,最大限度保证“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不论是对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服务群众才是最大责任。因此,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民谋利益,让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更多群众收益,必将有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