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某市将各地各单位印发的11种学习和工作笔记本整合为2种。市委负责人说:少点虚头巴脑的东西,多去干事创业,精简小小笔记本只是开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少党员干部手头都有几本笔记本,用以及时做好学习、工作、会议等各种笔记。但在一些地方,不少部门以促进“真学、真懂、真干”为由,纷纷印发笔记本,要求基层干部学习、工作、会议都要“留痕迹”,并将笔记的篇数、甚至是字数,纳入检查考核范围。
无论是伏案工作、交心谈心,还是参加学习、参加会议,基层干部都得在包里揣上好几个笔记本,有时候不同的会议内容还需要记录到不同的笔记本上。上级部门检查时,笔记的完善与否,往往是检查者评判其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执行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基层干部往往不敢对记笔这项“家庭作业”掉以轻心。即便如此,长此以往,不少人疲于应付,漏记、记混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在检查前“奋笔疾书”,笔迹可谓是“龙飞凤舞”。一年下来,每个笔记本都记的“满满当当”。可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学习内容、会议精神入脑入心,有多少工作落地见效,还有待考量。
及时记笔迹,可以提醒和备忘,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各个部门“各炒各的菜”,不问工作实效,只强调“笔迹”而忽略“足迹”,只强调表面而忽略工作实效,难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归根到底,这是一种“穿着马甲”的形式主义,必须及时纠正。
一方面,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更为科学的工作考核制度。检查下级基层单位工作、学习、会议精神落实与否,不能仅仅凭借笔记是否记的完整,而需要俯下身子,更深入地下基层走访调研。多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多了解基层干部的反馈,千言万语抵不上群众的一句好口碑,千字万字抵不过基层干部的工作实效。
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应端正心态。恰当地留下“笔迹”,还是很有必要的。不应单纯把记笔记看成是“浪费时间”,龙飞凤舞、字迹潦草地敷衍了事。随时随地,将一些工作中难点和重点、群众的反应和诉求,有条有理地记录,有利于随用随翻、积极谋事;将一些重要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工工整整地书写,有利于日后温故知新、不断进步。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各级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对待学习和工作,恰当地记笔记、留“笔迹”很有必要,但狠抓落实、留下真正工作的“痕迹”更加重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