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不少部门“各捏各的眼”,分别印制不同笔记本,都强调自己很重要,要求基层干部“工作留痕”,并纳入检查考核。这样一来,干部每天揣着好几个本子,有些人不管事情做没做,先设法完成“家庭作业”再说。笔迹龙飞凤舞,足迹缺泥少土,看似忙忙碌碌,其实都是在做“表”面文章。说得再完美,不干都是空的。笔记再漂亮,终究只是停留在纸上。那些成天只关注记录的人不要忘了,落笔不等于落地。留下笔迹,不如留下足迹。(4月8日《人民日报》)
常听一些贫困群众私下里犯嘀咕:“不会是来走一走,转一转,拍张照片做做样子吧?”虽说扶贫工作形式上不一定是同吃同住,但至少要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最准确的贫困现状。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为了完成好“上级安排的任务”,组织干部们入户填表格,把填好表、留好痕作为这项工作的重点,表格弄了、资料留了,人力、物力都没少费,那些贫困户的情况却没有任何改变。随着通讯手段的发展,利用手机处处留痕成为监督工作开展、检验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开会不说事只拍照,拍照留痕成为了入户走访的主要目的,大把的时间和经历都花在了搞形式上来。
在基层工作的人都知道,工作并不轻松,我们何不把时间花费在有用的事上,不要再浪费有限的经历、有限的物力,摒弃形式主义,才能越走越远。扶贫要精准,作为干部,就是要有“虽抱关之吏,也须夜行早起,方为称职”的责任感和心态,先得扎下去,谁要脱贫就盯着谁,衣食住行多方面了解、思想状况、健康状况、收入支出状况、教育医疗状况等等,找找“穷病”的病根,体验一番日常艰辛与不易,特别不能光为了检查“拍照留痕”,对待工作有畏难情绪,山路遥远则不去、产业贫瘠则不扶、思想固执则不扭。应该去掉“官念”,放下身段,诚恳地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设身处地地帮扶,悉心予以照顾。
在这其中,领导要做好示范、先行一步,带好头、立标榜,各级各部门的扶贫干部才能有对照、有学习;扶贫走访要实实在在,绝不能“拍照留痕”“打个蘸水”“走个过场”,要住就多住几日、要看就看个全面,吃老百姓平时吃的饭、喝老百姓平时喝的水,认识到“贫”的感受,或许就有了“脱”的奔头。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一点舍我其谁的勇气,一心为公的大气,死磕到底的胆气,精准扶贫工作才有可能突破瓶颈,扶贫干部才能在自身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
稿源:荆楚网
作者:福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