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会月”不能简单做减法
2018-04-10 09:00: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一些地方陆续推出“无会月”制度,旨在减少和压缩会议时间,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纵观全年,相当一部分地方会议总数并没有下降,“无会月”当月变为“真空月”“尴尬月”,而“无会月”的前后却往往变成了“堵会月”,到头来改进作风成了一句空话。(4月10日《人民日报》)

  推出“无会月”的初衷是什么?就是为了改进多开会、开虚会的不良作风,攻克层层“会议落实会议”的顽疾,把党员干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中去。但“无会”二字,内涵意义远大于词汇本意,“无会月”当真不开会,一场会都不开?也并非如此,毕竟必要的会议还是不可或缺的,若单纯地将字面意义过度放大,也只会陷入形式主义的套路。

  时下,有的地方倡导“无会”“少会”,却也只是简单地做减法,认为只要不开会,上级的部署就能落实到位,要么在上个月把会都开完,要么都堆积到下个月一趟开,结果遇到需要集体讨论的事项不讨论、需要细化部署的工作不能及时部署,好的思路举措反而成了工作不推进、不落实的借口,如此怎能不“尴尬”。也有的地方想到了“替代办法”,改用微信部署、短信协调,从某种程度而言,缺乏“耳提面命式”的有效部署,既会让落实者摸不着头脑,容易会错意,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思想统一,造成效率不高、推进不力。

  “无会月”在对开会次数、频度做减法的同时,也应当对工作高效推进、全面落实做加法,对基层同步协调、强化服务做乘法,对无效会议、“嘴上”贯彻的作风问题做除法,单纯地表示“决不开会”,认为“该开的会也不开”,终究是对政策举措的误读。而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算好“加减乘除法”上做文章,让会议真正达到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良效,只有把会议都开到点上、落到行动上,才能让好政策、好思路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到的实惠。

  由此可见,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能解放思想、统一意志,领会“无会”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殷切期盼,把开短会、开小会、开务实会落到实处,并着力下足担当作为的“硬功夫”,对每件部署都能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然,时过境迁,随着技术的进步,办公的方式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并非只有坐到一处才能汇集思想、达成共识,视频会议、线上部署、智能调度等新功能更是在不断压缩会议的“生存空间”。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拥抱新时代、新技术,主动接触、积极学习、快速融入,推动“无会”理念转变为现实,让会议时间得到“革命性”解放,更多更好地投身到走基层、访民情、办实事中去。

  “无会月”不能简单做减法。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树立标杆,让少开会甚至不开会成为常态、成为规矩、成为风气,用实干、奋斗、作为来书写新时代干事创业的伟大篇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储旭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