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
本月9日,新闻资讯类APP“今日头条”成功地上了一回“头条”:出于“规范传播秩序”的需要,“今日头条”被暂停了移动端的下载服务。同时被“下架”的,还有“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和“天天快报”的移动客户端。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快手”APP被责令整改之后,随即发出招聘信息,招收3000名审核人员,将审核人员的规模从目前的2000人扩充到5000人。这是个标志性事件,说明社交网络平台意识到“把关人”的重要性,将告别机器分发信息的“野蛮生长”阶段。
问题是,招收了审核人员,但真正起到作用没?举例说,5000人的审核团队,在严格把关的情况下,可以审核多少内容?“今日头条”此前也曾大规模招聘内容审核编辑,要求是“每个员工每天需要审核1000条左右内容”,如今再次遭遇整顿,产品直接下架,说明要么编辑力量薄弱,要么水平有欠,总之与庞大的流量还不匹配。
以传统媒体为例,一个媒体有多少记者、编辑,就能生产多少内容,进而安排多少版面、栏目。媒体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提供铺天盖地的报道。这就是说,传统媒体是先有合格的内容,其后才有相应的传播量。
社交媒体产生的基础是机器分发数据,编辑是在流量已经蔚为壮观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编辑要“驯服”机器,人员数量、职业素养需有充分保证,否则,就不要生产那么多的内容,可以让流量“等一等”。从目前流传的一些负面新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平台的审核能力其实跟不上用户需求。因为内容太多,审核人员又不足,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审核质量下降,审核要求降低,甚至直接不审或漏审的情况。
社交媒体的数据来源往往是用户上传,以前,我们认为用户上传数据体现了共享,是进步,是趋势,现在看来,产生的问题也同样不会少。一个新事物发展起来,刚开始社会普遍是宽容的,能够给与“野蛮生长”的时间。但“野蛮生长”的期限不是无限的,问题出现甚至泥沙俱下的时候,就需要做出及时调整。社交媒体建立编辑团队是一次反省之后的调整,但如果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给人的印象就是做做样子。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