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明蕾
由官方完成的《武汉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测评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市民阅读总量相当于每位市民年均阅读8本书,综合阅读日均超两小时。阅读量呈增长的趋势,亦与早前公布的全国相关调查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
互联网时代,世界范围内,人们的阅读状况成为社会的一个持续关注点,全民阅读行为一向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象征,阅读量遂被作为一个评估对象、衡量尺度乃至潜在的攀比指标。
从目前可见的世界有关阅读的评估报告看,全民阅读量高居前列者,多为发达国家,如以色列、德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这似乎更加强化了国民阅读量之于国家软实力呈正相关的普遍认知,也促使非发达、也是全民阅读量相对落后的国家和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奋起直追。
武汉的一些做法或有一定代表性,新发布的报告表示,武汉在建设相对完备的公共图书馆设置和书店上下了不少工夫,17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基本实现各区域覆盖,且有113家图书馆加入到“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实现了地铁自助图书机和地面图书馆通借通还等等。所以2017年武汉市民对城市提供的四项阅读软硬件建设(设施、资源、环境、服务)满意度都超过90%。
当然,网络时代,人们的阅读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行为和偏好也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进一步拉大差异。地铁上虽难得一见手持纸质书卷者,但也不好就此判断满车厢的手机刷屏者中并无认真的阅读者。90、00后的年轻人更偏爱电子阅读毕竟是一个基本事实。武汉提供的报告也显示,87.5%的武汉市民喜爱“纸电共读”,超过七成的数字阅读用户为28岁以下的年轻人。
不过在阅读形态发生不断“异化”的当今,似乎更有必要回到“原点”省视一番人类阅读的初心,在关注宏观阅读量的前提下,不忘提升个人的阅读品质。阅读本身毕竟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行为,观览他人藏书某种意义上无异于探其隐私。有道是,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高贵说过了,但起码是门槛最低的精神自足。高品质的阅读少不了独立思考,少不了问题意识,少不了专精博雅。高品质的阅读者最终有望获得心性、德性和智性上的有益回报。
作为全民行为的阅读当然少不了政府的支持,这些支持除了先进的硬件建设和有效服务外,也少不了培养高品质阅读和成熟阅读者的软环境或精神氛围,以让更多市民通过形态各异的阅读,在扩大视野、求得真知、解放思想、愉悦性情上有所回报。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