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救治中心副主任鲁志兵日前透露,过去10年间,收治的心梗病人多为60岁以上者,而最近5年,急性心梗病人中,二三十岁年轻人明显增多,最小患者仅21岁。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大城市相关信息密集,可见这一问题已具全国性。
心脑疾病年轻患者激增,答案是明确的,即不良生活方式使然。诸如持续熬夜、嗜烟酗酒、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少有运动、体型肥胖等等,在80后、90后年轻人中几成常态。工作、饮食、休闲,庶几构成他们“生活”的全部,而“健康生活”的概念在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中不说阙如,起码很不被重视。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直接的,自然为了强身健体,其实更能从中看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青年毛泽东赞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并且认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可见,一个胸怀大志、砥砺前行的人,必也是自强、自律者。
有媒体报道某世界著名公司招聘员工,考官会婉拒那些年纪轻轻即油腻厚重、大腹便便者,以为其在个人生活上不能自律,何以在公务中堪当重任。所以我对那些报名跑“全马”或“半马”的年轻人一向青眼有加,深知那背后有一种难得的精气神。
生活方式看起来是一件极其私人化的事,其实多多少少会受到社会风尚的影响。前段时间一种欠文雅、不文明的体态“葛优躺”奇迹般走红,正表明在一个恶搞文化弥漫网络的时代,“好孩子”的标准正在发生变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怎么舒服怎么来”的松垮懈怠、自我放纵风气的传染力不可低估。
然而说到底,养成怎样的生活方式,最终还是个人意志主导下的自主选择。年轻人选择健康生活,首先意味着确立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或积极的人生态度;进一步讲,也是在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年轻人是时代的宠儿,自不可辜负时代,而应以人生中最宝贵时段赋予的健康身心奉献更多的精力和才智;年轻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须时刻谨记自己的健康关乎全家人的幸福;年轻人更是社会中坚,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风尚的主导者。在这样的坐标系中,年轻人理应多一份自律和担当,少一些任性和放纵。
(梅明蕾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