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
近日,一条关于“华杯赛”的重磅信息在网络上疯传:原定于2018年3月10日举行的第23届“华杯赛”决赛活动暂缓举行。目前,“华杯赛”管委会已经确认了这条消息。
“华杯赛”突然停赛,其实早有征兆。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将矛头直指各类针对中小学生组织的学科竞赛,其中就包括鼎鼎有名的“华杯赛”。
叫停比赛直指社会痛点。刚刚过去的寒假,许多孩子都是这样度过的:上午奥数班、下午英语班、晚上写作班,几乎没有休闲娱乐的时间。而价格不菲的培训班,也让家长们不堪重负。但充满悖论的是,家长学生们一边怨声载道,一边却又忙于各种培训,他们并不一定是希望靠培训获得更好的提升,而只是为了在升学中获得更多加分项,大家都在相互你追我赶,迫于无奈而跟随了这股潮流。
当然,叫停比赛又只是一个开始。此前,为了刹住盲目崇拜学科竞赛的不正之风,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学科竞赛就是屡禁不止。从“华杯赛”发布的停赛公告中就能看到,“华杯赛”虽然今年迫于压力暂停决赛,但暂停不等于彻底终止,公告中就明确表示,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从过去的经历看,这类竞赛总能钻“空子”,禁了一种形式,又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卷土重来。
此前,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出2020年前取消特长生招生,并对推进多校划片、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这一政策传递出治理课外培训和竞赛风潮的决心和力度,但还要看实际行动。培训热、竞赛热是因为这些成绩有助于升学,好的学校为“掐尖”,增加各种竞争项目,刻意提升入学门槛,也助长了各种培训需求。
招生问题引起了很多讨论,问题其实很清楚,最终还是需要下决心彻底改变。招生改革此前下了很多功夫,譬如关于就近入学原则、免试入学原则屡屡强调,但现实中往往得不到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一路披荆斩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靠的正是攻坚克难的改革精神。改革免不了“伤筋动骨”的阵痛,但为孩子着想,使学校回归教书育人的目标,让学生不必为了成为“考试机器”劳心费力,这样的改革值得下决心。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从长远来看,孩子的性格、道德情操以及身心健康远比知识训练重要得多。更何况,由于没有科学的教学大纲,一些“奥数竞赛”冒出了很多偏题怪题,甚至难倒了很多教学工作者。试问这些知识对于孩子的成长又能产生多大帮助呢?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