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秦孟婷
近日,一女生离开课堂,花13万上全托补习班,可4个月分数下滑140分。培训班已经不是新闻,但脱离课堂只靠培训却是个新闻。
校外培训原本只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但近来竟至于出现替代课堂的趋势。全托补习是一个极端案例,也生动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课业都交给培训班了,课堂是干什么的?
所谓各种培训,坦白说就是针对提高成绩的“速成”训练,主要是商业行为。教育的工作则是育人,有形的是知识授受,无形的是涵养熏陶。学校不仅是个地理场所,还是个精神空间,是青少年经历成长,接受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训练的精神场。
学生可以离开课堂,说明从主观选择上来讲,课堂已经变得不重要,课堂能提供训练,可以靠培训班完成。也就是说,课堂成了应试场,甚至只是一个注册学籍的地方。到了该考试的时候,学生再回来就是了,课堂成了一个过渡地带。
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些学校、教师放弃了课堂,和各种培训班达成了默契。他们课堂教半桶水,另外半桶留给培训班,甚至他们自己就是培训班的老师,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来自名校、名师,对待培训可谓潜心研究,课堂上走走过场。这种掏空课堂教育的现象,值得反思,需要加强监管,更不可默许,以至于任其泛滥。
学校承担的是国家教育任务,这个任务培训机构顶替不了。各种教育政策、教学任务上传下达,最终由学校这个环节来执行,如果说学生可以脱离课堂,那岂不是重新回到私塾时代,都去搞古代的书院教育就行了?
虽然高考制度下,应试教育确实占很大成分,但教育不仅只有考试,课堂承担的很多教育虽然没有通过考试来体现,但毕竟不是可有可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