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签满名字、摁满红手印的“喝酒免责承诺书”在网上热传,承诺书称参与聚会的人如果因为酒后造成本人和他人的一切后果,责任由自己承担,跟他人无关。虽然春节假期刚过,但亲朋好友之间少不了聚会喝酒,这种承诺书会有作用吗?(2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酒传统文化,无论是商业应酬还是寻常宴席,无论是亲朋聚会还是同学会餐,都离不开饮酒,可谓是无酒不欢。甚至在一些地方和场合,酒不仅是社交的“润滑剂”,而且还是关系好坏、给不给面子的“试金石”,正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由此牵出的问题是,频频发生的喝酒致死事件,让本来欢喜的喝酒聚会酿成悲剧,还得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基于这样的现实语境,“喝酒免责承诺书”自然能引发人们的关注。报道中,网上流传着的这份“喝酒免责承诺书”是源自一次同学聚会,承诺书的内容是:如因酒后造成本人及他人的一切后果,与本次聚会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无任何关系,全部后果由我自己承担,本人及家属不得追究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任何责任。这份承诺书不仅签满了名字,而且还摁满了红手印。对此,有网友说,有了这道程序就可以放心喝酒了,但也有人提出疑问,如果真的喝酒出事,家属会放弃追究吗?
表面上看,“喝酒免责承诺书”似乎撇清了相关责任,依据承诺书的约定似乎也可以放心大胆的喝酒了。但是,从《合同法》的角度而言,对于酒后可能发生的人身及财产损害的免责约定,存在无效的可能,所以免责承诺并不能发生免责的效力。换句话说,就算签了“醉酒免责条款”,如果一起喝酒的人酒后遭受损伤或者死亡的,共同饮酒人存在过错的,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能免责。
除了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性,“喝酒免责承诺书”还潜藏了更大的风险:既然签了承诺书,既然撇清了责任,就要把对方喝高兴了,喝到位了,甚至喝趴下。而无节制的敬酒、劝酒、乃至拼酒、斗酒,也容易让增进感情的喝酒变味,其中潜藏的风险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可见,如果任由“喝酒免责承诺书”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还会助长不良的酒桌风气。
一言以蔽之,“喝酒免责承诺书”是一个漏洞百出的馊主意,无益于社会文明进步,还是取消为上。与其找各种理由放任自己无节制的狂斟豪饮,不如时刻牢记文明饮酒,摈弃无节制的敬酒、劝酒、乃至拼酒、斗酒等饮酒陋习。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