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德平:守望相助永远是邻里本色
2018-02-11 10:00:00 来源:荆楚网

邻居好,胜过穿皮袄。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新华社授权发布。文件指出: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要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心系“三农”,为解决好国计民生提出的时代性课题。邻里关系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乡下,邻居、朋友间互相串门、拜访,早已是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亦是不可或缺的交往方式。彼此之间互通有无,敞开心扉交流,不仅增强着邻里之间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为整个社会的幸福和谐增添正能量。

我国古代谚语详细记载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隔重门户隔重山,隔层楼板隔层天”、“人到难处邻里来”、“一家有事,四邻不安” 、“是亲必顾,是邻必护”、“千金买户,八百买邻”、“邻居好,一片宝”、“行要发伴,居要好邻”、“远亲不如近邻”、“多年邻居变成亲”……这些流传至今的谚语,将“亲”和“邻”完全融合、等同视之,背后是邻里交往中长期的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关怀与信任,也在一次次面对面的接触中逐渐积累形成。

不能否认,当下的邻里关系不知不觉中正在发生改变。可能是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来不及维护这层关系,也有可能是当下的生活方式让邻里关系变得冷漠,还有可能是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左邻右舍的关系悄然改变。但不论何种原因,都不应让邻里关系走下坡路成为无奈感慨。一个家庭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周围环境的文明融洽、和谐稳定,离不开邻居的关心互动、支持帮助。

牢不可破的邻里关系需要主动付出、相互宽容。邻里之间,贵在一个“尊重”,难在一个“互相”。明代理学家薛瑄有言: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个人德行的“伪”和“杂”,是影响邻里关系“毒瘤”。“猫眼”看邻居,则不友善;“门缝”看邻居,则不真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邻里关系想要蔚然成风,“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式生活观念也应被及时摒弃。

守望相助永远是邻里本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句话反映了孟子的一种社会理想:老百姓无论埋葬或搬家都用不着背井离乡,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大家都和睦、友好地相处,防守盗贼也互相帮助,一家有病人,大家共照顾。对“好邻居”的迫切期待,恰恰也是对邻里和谐的普遍希冀。当“聊上一会天,吃上一顿饭”逐渐稀缺,“推开一扇窗,融入一片情”也就愈发珍贵。

进入新时代,邻里关系呼唤新气象、新温度。守望相助首先要坚持“守”:唯有意识到“我是别人的邻居”时,才能意识到邻居的存在,才会从内心深处守住礼仪、守住规矩;其次要敢于“望”:尊重邻居、爱护邻居就是要跳出“自我局限”,有大局意识,有宽广胸襟,望见别人,望见美好生活;最后要能于“相助”:邻里之间要能拧成一股绳,“一人有难,八方来帮”才能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社会关系,正是在这种温情的“守望相助”中慢慢升温的,回归本色。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强德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