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期盼着回家的日子。然而,济南市的餐饮、家政、服务、机械等行业却有着难言的苦衷,员工回家潮、离职潮的出现,让这些行业遭遇了节前“招工难”。尽管不少企业开出比平时高出一倍的薪水,仍然招不到员工。(2月8日《工人日报》)
每到逢年过节,不少企业“招工难”现象就会集中显现。对此,许多用人单位,甚至包括业内人士,都愿意把主要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受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礼仪以及思维观念影响,不少员工把回家过年、过节看得很重,所以宁可丢掉现有工作也要选择离开;二是部分员工对现有工作尤其是薪酬福利待遇等本就心存不满,所以正好可以借年节机会选择跳槽离开,从此另谋高就。
不过,在笔者看来,上述两种原因虽然表面看似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却未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问题的真实本质。节前离职潮与“招工难”问题之所以集中显现,其实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原因并非在于劳动者在职业坚守和选择上的过于“任性”与随意,而在于绝大多数民营、私企在现有用工体制与机制上的过于“短视”与“随意”。
为什么节前“招工难”现象大都出现在餐饮、服务、家政等私营行业,而相对稳固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却基本不会发生?究其原因其实就在于用工体制与机制在本质上的截然不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与企业之间是风雨同舟的“绑定”关系,员工除享有正常的薪酬、福利等各项待遇以外,养老、公积金等各种保险待遇也同样“一个都不能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若无特殊情况,员工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安排与工作需要。
相比之下,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的用工体制与机制则完全不同。在这些用工企业当中,不论是用工方还是员工方,雇佣与临时思想其实是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一方面,绝大多数私营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一般绝不会把临聘人员当作固有员工看待,也大多不会替他们发放薪酬以外的各种福利,更不会为他们上各种社会保险,因为那样会加大自身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务工人员也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打工者,与用工单位之间也仅只是单纯的临时雇佣关系,正所谓,你给钱,我干活。所以,他们想留就留,想走就走,没有任何工资以外的利益“牵挂”。
如此,用工企业与员工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极其“自由”的散漫关系,你束缚不了我,我也限制不了你。在这种用工体制下,节前离职潮的出现就显得十分正常了。简单、直白一点说,双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所以,一旦年节来临,或者稍有“风吹草动”,便极易引发大面积离职潮与“招工难”现象的出现。
因此,依笔者之见,节前“用工荒”与“招工难”现象,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员工的大面积离职,而在于用工企业与员工之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且固定的利益整体,更没有打破双方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临时与雇佣思想。所以,要想破解这一问题,唯有在企业现有用工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上去下功夫。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