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批自称“替弱势群体出头”“匡扶正义联盟”等为噱头的视频,在视频网站及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视频中,“带头大哥”以“伸张正义”为由,轻则对“坏人”拳打脚踢,重则动刀动棒。视频多采用暗访、街拍等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打马赛克、变声处理,不少人误以为是纪实性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视频多由专人制作,并通过一批同类型的自媒体账号发布推广,内容真实性存疑。有此类公号在网上报出制作和推广价格,宣称可以定制视频内容,并在其公号通过阅读原文导流推广,价格高达数十万元。(前日《南方都市报》)
都说自媒体做的是“流量生意”,此话不假,一个活粉意味着多少市场价值,一个点赞多少钱,一个10万+有多高的报价,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套路。但哪怕生意都靠流量,也有不同的靠法,谈理想谈人生,谈旅途谈风月,都有发展成熟的自媒体。用视频表现拳打脚踢,动刀动枪,显然就有传递暴力之嫌。成年人看完,笑笑就罢了,但孩子会作何感想,怕是我们不清楚的。更要命的是,根据记者的调查,这类视频多用暗访、街拍等形式,再加进行打马赛克、变声等处理,使得实际效果变得很“法制节目”,连不少成年人也会信以为真。如此一来,负面作用就更是不可小觑,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样做是合适的呢,连电视节目都在鼓励。
随着监管趋严,一些色情短视频没了市场,创作者于是大开脑洞,改走不同寻常之路。这个出发点本来没错,问题在于,有些人走的是所谓“捷径”,即通过直击人最容易有感官反应的点,如恐惧、愤怒等来快速收割流量。前不久,媒体连篇报道的“儿童邪典片”即是一例,一些原本传递美好与爱,在世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动画片,活生生被人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采用真人表演强行改戏。例如,小猪佩奇被牙医拿着手臂粗的针管追,《冰雪奇缘》的艾莎公主接受起了喉咙、开颅等手术……一句话,善良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此类情节让一些尚无辨别能力、好奇心重的孩子追个不停,流量很快来了,却也危害深重。
虽然我们早就了解互联网鱼龙混杂,但杂成这样,或许还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当下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各方达成共识。以“暴力出头视频”为例,有专家认为,这类视频所反映的农民工讨薪、拆迁纠纷、高利贷等题材,在现实生活中的确面临法律困境,因而视频虽未必真实,却也是社会不满情绪的反映。这个观点我不能同意,如果是真实的拆迁纠纷、农民工讨薪事件,以视频引起关注并无不妥,职能部门也有必要重视其诉求。然而,这类“出头视频”完全是一门生意,制作方明码标价,可按照要求定制内容。这就说明片子很容易失实,且不论外部影响,仅对涉事方就有可能造成损失,怎么还能理直气壮地播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