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离柯:对“穷游驴友”不必口诛笔伐
2018-01-31 09:00:00 来源:荆楚网

雪夜,杭州警方在一处待拆迁的房屋中发现一名冻得瑟瑟发抖的小伙子,在对其救助过程中发现,他两年内被全国各地的救助站救助过234次。(2019年1月29日澎湃新闻)

小伙子孙某被救助后向警方表示,自己想游遍全国,每到一个地方,没钱了就以“驴友”的名义乞讨,讨不到钱就住桥洞、废弃工地,连饭都吃不上了,就去救助站。救助站帮他买好回老家或上级城市的车票后,他常在中途下车,他已到过60多个城市。随后警方联系上他的家人,家人说,他在家时好吃懒做不听劝。

俗话说:“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家里有一个“好吃懒做不听劝”的孩子,想必孙家人也是伤透了脑筋。孙某离家后很多时候过着流浪的生活,仅仅两年就被救助234次,平均每三天不到就被救助一次。一边是家人的指责,一边是频频被救助,网友们也不淡定了,纷纷对孙某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口诛笔伐,称其“美化乞讨生活”、“浪费纳税人的钱”、“患上懒癌”……

的确,27岁的小伙子,年纪轻轻不工作不挣钱,一身邋遢地游山玩水,通过乞讨和救助的方式旅游,孙某的“穷游”方式已经有点扭曲变形,已经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有“打着旅游的名义过着流浪生活”的嫌疑。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以及追求梦想的方式,孙某这一路“穷游”需要外界的帮助,他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可他并没有触犯法律,他的想法甚至梦想理应受到尊重,我们不必对他“穷游驴友”的生活过度地口诛笔伐。

一个完整的社会都自然形成一套大众化的生活模式,人们在这个模式里工作、生活,但不管哪个年代,哪种生活模式里,总有个别人喜欢追求不一样的人生。也有很多人,他们所追求的人生虽然在当时人的眼里是不正常的,但若干年后,他们却成功了。西汉初期的陈平,年轻时“不务农事”,有好吃懒做之嫌,嫂子常常抱怨:“亦食糠核尔,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也就是说“有这么个小叔子还不如没有”。不光是自家的嫂子和邻家的婆婆对他极其反感,就连乡里上下都对他避而远之。可就是这样一位在当时人看来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骨子里却是有理想有梦想,他胸怀大志、坚忍克己、蓄势待发,他在“游学”过程中用心学习、观察、思考,最终成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手下的第一谋士。但愿“穷游驴友”孙某在旅游的过程中也象陈平那样,不忘学习,不忘初心,不以“穷游”的名义过着乞讨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诗和远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很多人的梦想和追求,但能不能实现,就得看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及勇气和信心。孙某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很值得赞赏,但他利用驴友的善良,利用社会救助体系为自己谋私利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他完全可以象其他很多驴友那样,先工作攒足资金再旅游,或者一边工作一边旅游,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旅行者,避免把自己的旅游负担转嫁给他人,转嫁给社会。

稿源:荆楚网

作者:梦离柯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