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先扶智 扶智可先通语
2018-01-29 10:41:00 来源: 光明日报

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必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志就是从思想观念、信心毅力和志气勇气方面帮助被帮扶者;扶智就是从文化水平、知识素养、智慧能力方面帮助被帮扶者。两者都是争取使各种外因的大力帮扶与积极的内因共同作用,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帮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尽快摆脱贫困,真正实现脱贫。为此,需要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文化扶贫、语言扶贫。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早在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被写入了《宪法》。此外,在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并一再重申: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新使命。

然而,目前我国现实社会语言生活的迫切问题与发展现状是:工业化尚未完成,普通话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一些贫困县,尤其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普通话的通行程度还比较低。

以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助力精准扶贫,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表现。正所谓“扶贫必先扶志(智),扶志(智)可先通语”。如将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程度纳入贫困县脱贫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必然会有效促进语言文字的精准扶贫,也会有利于尽快提升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程度,从而在经济脱贫过程中实现教育脱贫、文化脱贫,达到最终“脱真贫”和“真脱贫”的目标。为此笔者建议:

第一,以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切实服务工业化的实现。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拥有一种统一的语言,至少在国家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基本没有障碍。一个国家拥有一种统一使用的语言,是建立一个国家的统一市场、实现该国工业化的基本条件与重要标志。因此,在我国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时期,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中之重,依然应该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第二,借助广播电视“户户通”推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在广播电视媒体基本建设方面的规划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的“村村通”甚至是“户户通”。这是国家广播电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通用语言基本普及的重要推手。通过广播电视学习普通话,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我们期待着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计划的顺利完成与早日实现,这将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基本普及的有力的助推器与加速器。

第三,打通国家通用语言基本普及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从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角度,就是要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基本普及,即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当前,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率只有70%多,距离基本普及的目标还有十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尚有占全国人口10%的人无法使用普通话与人顺利交流。这意味着大量的攻坚工作需要开展,而且攻坚的主战场大多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或是农村、边疆民族地区。要打通国家通用语言基本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要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尽快实现,为贫困县全部摘帽、在我国消灭绝对贫困作出贡献。这是时代、国家和民族赋予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新的历史使命。(作者:郭龙生,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