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佳山《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7日 05版)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文化娱乐形态,网络游戏及其所依托的网络文艺,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文化娱乐方式,其覆盖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在人类文化史上极其罕见。
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网络文艺的辐射范围,已开始从单纯的文化娱乐,向体育、经济、政治等领域持续扩散。例如,2017年第五届亚洲室内和武道运动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大型洲际体育赛事,都已将以网络游戏为载体的电子竞技项目纳入到比赛项目中。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各界对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网络文艺还缺乏正确认识,对于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诸多网络文艺形式还存在误解甚至偏见。例如,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网瘾”概念,是否是一个科学的疾病概念,其实在医学上尚无权威科学定论。可对于“网瘾”等似是而非的概念,在我国不仅被毫无节制地使用,还催生出了大量形形色色不正规的甚至是非法的治疗青少年“网瘾”的机构。这些机构以治疗青年少年“网瘾”为名却掩盖了网络游戏背后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连带责任和相关伦理问题。
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网络文艺是新生事物,所以存在着发展不成熟、不规范、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但如果我们仍以20年前的刻板印象来看待网络游戏,不仅无助于现行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我们错失文化机遇。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价值、问题,建构科学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已进行了深刻论述。他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网络游戏治理虽是个世界性难题,但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挑战。网络游戏治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构建科学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目前来看,对网络游戏的评价存在着简单化、情绪化、极端化倾向。很多评价都是基于网络游戏所引发的新闻事件的情绪性反应,缺乏从学理层面切入的深入研究。
构建科学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需要政府、专家学者、行业企业、游戏用户和社会媒体等多方参与。对网络游戏的评价需要借用文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对游戏元素设计、受众心理、产业经营发展、社会用途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网络游戏评价体系不能基于个案而应照顾整体,不能只顾一时一刻而应着眼于全局和长远,不能以批判为前提而应以建设性为目的。在科学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前,我们可以从开展对典型网络游戏作品的评论、批评入手,通过发掘游戏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树立优秀文化产品典型,揭露网络游戏产品中的具体问题,总结网络游戏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逐步厘清网络游戏的行为边界,形成网络游戏企业的经营规范和政府治理的管理规范,进而建立起立足于我国国情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
由于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网络文艺都是新生事物,不仅它们自身的发展无例可循,对于它们的管理治理同样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建立科学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规范网络游戏经营行为,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评价网络游戏的文化价值,也对我国网络文艺的整体发展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孙佳山,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