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的改革才有望收到实效
2018-01-25 08:3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梅明蕾

最近湖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新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印象中,这些原则以前也提得不少;这次的不同之处,以为在更具体、更细化、更可操作,总起来两个字,就是“落地”。

比如对基层和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资历可适当放宽、不作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外,还可将教案、病案、项目报告、技术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等替代论文作为评价要素,这便是实实在在的考量。以我曾担任新闻出版类高级职称评委的经验,一些年轻记者、编辑,工作有头脑、有创意、有冲劲,作品有影响,却因发表论文的硬杠杠而被挡在高级职称门外,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事实上,新闻工作的特点恰恰是节奏快、竞争性强,考验的是新闻工作者敏锐的判断力和迅捷的行动力。在常年紧绷的工作节奏下,花费大量精力去琢磨论文(是否真正意义上的论文另说),合适与否,大可商量。

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高教、科研等,部分成果本来就需以论文来衡量,视野的拓展要以外语为工具,则不在讨论之列。

这次职称改革或更强调了公平性:首次明确职称系列全部设置到正高,包括实验技术、中专教师、工艺美术等部分专业;且取消了有些专业体制内外的限制条件,也就是说,今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小微企业、甚至自由职业、农民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的渠道将进一步畅通。

评职称说到底,无非是在专业日益细分的大背景下,提供令各专业不断精进的制度条件,使每一专业人士获得业内乃至全社会的承认,从而更有效地释放全社会的生产、创新能量。职称系列全部设置到正高,意味着中小学教师中也可产生教授级人才,中小学教育同样具有深广的专业领域。自由职业者也可评职称,正表明在此方面不搞体制歧视,正视民间不乏高人的现实。

以往的事实表明,真正“落地”的改革才有望收到实效。而改革得以“落地”的前提,则是提前通过周详的调研摸清现实情况,悉心体察大多数人的诉求,认识到问题或不足的关键在哪里,这样下来,拿出的对策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不至受到“搞花架子”“开空头支票”的诟病。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