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佩韦:传承“西迁精神”中的家国情怀
2018-01-22 09:00:00 来源:荆楚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曾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这个群体。62年前,他们响应国家在大西北部署一所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号召,从上海将交通大学的主体搬迁到西安。几十年献身大西北建设,他们凝铸起值得学习、需要传承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彰显出令人感动、也催人奋进的家国情怀。

自古以来,家国情怀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沉的力量。从“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到“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再到“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及“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担当、为国家奉献,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辉煌。

62年前,上海交大的教师学生就是一群兼济天下的热血青年,他们自觉肩负起建设大西北的使命,用62年的时间为大西北的大发展提供了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作为最具活力和战斗力的群体,当代青年理应与当年的交大青年一般,传承好“西迁精神”,勇于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家国情怀展现在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去,落实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中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传承家国情怀,要勇于担当国家大任。“当时国家一声号召,我们觉得这就是应该去做的事情,就背上行囊,满腔热血一头扎进来了,一扎就是一辈子。”西安交大“建校元勋”的一句感慨,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标杆。当代青年当以之为榜样,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把握国家的时代需求,准确对标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目标,把个人选择融入国家需求,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之后,积极响应“西部开发”、“乡村振兴”的国家号召,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用自身的价值推动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传承家国情怀,要始终保持奋斗姿态。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师生们义无反顾登上列车。62年后的今天,西安交大已然是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为西部发展培养出一支达10万人的建设者队伍,而“无悔青春”“弦歌梦想”也成为师生内心最大的幸福。可以说,这份成就和幸福,始于家国情怀,得益于不懈奋斗。当前,“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大有作为的人”,广大有志青年自当紧紧抓住这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在城市、在乡村,在工地、在田间,在实验室、在边防线,在每一个可以创造价值的地方,砥砺奋斗、不懈奋斗,挥洒青春与汗水。只有这样,家国情怀才不仅仅是驻足内心的情感,也是创造幸福的力量。

“当代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传承家国情怀,要涵养无私奉献的精神。62年前,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的钟兆琳先生,妻子卧病在床。同事劝他留在上海,但他还是带头迁校,只身来到西安。这就是奉献精神,在国家需要面前不计较小家的得失,在黄土地面前,不留恋城市的繁华。当代青年要向交大的前辈一样,涵养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越是事业发展需要,越是直面艰难险阻,越是要懂得取舍、学会奉献,奉献五颜六色的青春、奉献产生价值的才华、奉献对安居乐业的渴望,如此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推动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赢来更广大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稿源:荆楚网

作者:艾佩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