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强调基层调研“身入”更要“心至”。这些重要论述,阐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也为调查研究指明了有效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毛泽东同志曾经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考问题、制定决策、推动发展,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异想天开,不仅要到基层“接地气”, “通下情”,还要为百姓“解实需”。
“身入”基层接地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但都不能替代亲力亲为地调查研究。只有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才能将信息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拿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为此,调研工作要接地气,就要听得懂“方言”,讲得了“土话”。用“低姿态”和老百姓打交道,用管用的“小”话与群众对话,深入了解其真实想法、真实困难,并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洁形象的“土话”形成调研材料,以达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效果。
“心至”群众通下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现实工作中,之所以出现调研“走过场”“蹭热点”“赏风光”等现象,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责任感的缺失、公仆心的丧失。党的一切工作是围绕群众展开的,群众路线就是调研工作的“生命线”。所以,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回应民生期盼时,不仅要走进山间田野,更要走进群众心中,搞好与群众的情感对接。要认清同群众的血肉关系,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真情实意对待群众。不仅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做到回应群众的诉求“不打折”、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动摇,还要真真切切地走访,实实在在地落实,让调研工作变成造福群众的贴心事。
“身心下沉”解实需。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激浊扬清,调查研究新风劲吹。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虽然下基层调研的频率高了,但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新苗头,最典型的就是“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真调研,必定是要沉下身子去了解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必定是要沉下心来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要把调研做实,就得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推动工作和群众关切的结合点,围绕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到困难最集中的地方、矛盾最尖锐的地方调研,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