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免费赠送物品”和“免费试用”等,在这个案例中只是一个骗人的噱头,目的就是想博得他人的信任。这个案例中,“现身说法”的几个老人,根本没有服用过“×油”。嫌疑人落网后承认,那是他们花钱雇的“托儿”。“×油”只是一种普通的食用油。瓶壁外面“×油”几个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小的繁体字“凝胶糖果”,只是一种食品糖果,不具有保健作用。(《南宁晚报》 12月24日)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但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新闻中报导的骗局不是个例,近年来类似的保健品骗局层出不穷。以老年人为销售对象的保健品营销,轻者引发投诉纠纷,重者甚至引起暴力冲突,这不仅危害老年群体,更危害到社会公共秩序,成为了社会关注热点。
为什么骗子能屡屡得手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当人进入老年阶段,人体的各项器官功能减退,在脑力智力上,新知识接受理解慢,思想偏僵化固执,对新事物的判断力下降,对人对事更加和善。但这种事,不能光怪老人家心软易上当。老年人,生命渐渐枯萎,总自己不甘于此也不想坐以待毙。所以有些病急乱投医,很多时候花钱买的是一个心安。
另一方面,很多人强调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和关爱,老年人孤独焦虑,容易轻信和他们沟通交流的陌生人。是的,我们必须承认这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但只是部分因素,其中的“主谋”绝不是子女,也不能全让子女背黑锅。就算老年人不明事理,判断不了,但他们也是独立人格和民事能力的成年人,子女不能强制干预他们的决定,有时更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究其实质,这是商家坑蒙拐骗、商业欺诈。他们预先设计好骗术、套路,步步为营,请君入瓮,就算老人是知识分子、大学教授,平时如何聪明机智,也很难招架这些处心积虑的陷阱和圈套。甚至一些子女也会被蒙蔽双眼,分辨不清。
市场上出现圈套陷阱,就要规范市场,抓骗子打奸商。不能拿老人群体自身弱点当挡箭牌,也不能拿子女挡刀背黑锅。当然,破解“保健品”骗局不能单靠老年人自己,全社会都有责任,为老年群体的消费提供更多保护。谁都有父母,谁都有会老去的一天,让老人远离骗局,享受阖家欢乐的夕阳红。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