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责任状切忌“纸上谈兵”
2017-12-20 16:00:00 来源:荆楚网

  “基层干部忙这忙那,上级单位指导检查”。临近岁末,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由于年初签订了各种各样的责任状,各种专项责任考核多达三四十项,实在是疲于应对。一些地方为了“层层压实责任”,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村,与村委会签订责任状。有村支书私下说:我们连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没有执法权,咋去管理呢?上级部门要基层单位签订责任状,到底是为了“压实责任”还是为了“推卸责任”?(12月20日《人民日报》)

  这些年,基层责任状泛滥成灾,是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客观上讲,上下级签订责任状的初衷是好的。责任状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手段,其目的是将压力层层传导、将问责清晰明确,以避免各级政府机关出现懒政怠政等不作为现象。这就相当于,下级给上级立了“军令状”,上级给下级上了“紧箍咒”。“责任状”如果运用得好,效果应该也不错。

  但是,有些部门以行政权力压制下级,把责任状当成“万能药方”,以为只要责任状一签,什么工作都能落实到位。因此,不管上级安排部署什么工作,都要让基层单位签个责任状,似乎不签责任状,就没法干工作了,有的基层干部签责任状签得心里都有些麻木了。为签订而签订,既不考虑基层到底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办法落实责任,也不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跟踪管理和监督考核,更不兑现签订责任状时明确的奖惩措施。这些走了调、变了味的“责任状”,使责任状失去了根本作用和意义,不但让基层干部做事抓不住重点,工作没有效率,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不利于责任落实。

  责任状泛滥,实际上是上级在推卸责任,是一种懒政惰政思维,根源在于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学,暴露出的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懒政者,信奉明哲保身为官哲学,而“责任状”就成了应付检查的材料、推卸责任的工具。有些部门一旦签了责任状,就成了“甩手掌柜”,习惯站在上面发号施令、指指点点,把职责范围内的事也扔给了基层,致使责任状里的“责任”难以真正落实,有的甚至把责任状当成挡箭牌。这样能够既能证明自己认真抓了,也确保在上级问责追责的时候能够找到“替罪羊”,何乐而不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各类责任状的逼压下,一些基层工作只看结果不问手段,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不惜采取浮夸虚报、数字造假、报喜不报忧等手法,逃避责任追究。这种所谓的‘层层压实责任’,实际上是‘层层不负责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责任状只是工作抓手,真正把责任落实,归根结底要靠各级干部的担当精神,要力戒责任书上“空”而“假”的形式主义。一方面要去一去责任状的“库存”,该合并的合并,该精简的精简,充分突出中心工作和重要工作,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另一方面要挤一挤这种落后行政手段的“水分”,构建严密科学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强监督跟踪问效,上级的归上级,基层的归基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上下联动,形成履职尽责的合力,抓铁有痕,使目标责任“落地有声”。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