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不用带着纸质病历在不同医院间奔波,无需再做不必要的重复化验检验……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本市30家医院将实现试点“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 (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北京地区30家试点医院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工作的通知》指出:将在30家试点医院全部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共享调阅”。这是一次积极的变革,这种变革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
以往的时候,在一家医院做了检查之后,如果再想到另外一家医院就诊,到了另外一家医院之后,同样的检查还需要“重来一次”,都是检查,检查的设备也是相同的,影像资料的结果是不变的,再“重来一次”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了“共享电子病历”的制度变化之后,意味着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化验、检验,不用带着纸质版病历在不同医院间奔波。
反复的检查,对于“后面的医院”来说,其实是做了无用功的,原本可以节约诊疗的时间,因为所有的检查,都已经在“前面的医院”做过了,“重来一次”浪费了医生的时间。实施了“电子病历共享”的制度之后,“后面的医院”就可以节约判断病情的时间,从而可以用更多时间,研究疾病的治疗,而不是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反复检查,反复拍片上。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这还造福了社会。这里说的造福社会,其实就是节约了医疗资源。所有的设备都是昂贵的,而设备是有使用期限的,是有使用寿命的。医疗设备,会因为反复使用,降低寿命,过度使用相当于增加了医疗设备负担和压力,浪费的是医疗器械的资源。有了“共享电子病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是一件大好事。
“共享电子病历”在科技时代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后面的医院”获得患者授权后,通过医生的电脑就可调阅患者在“前面的医院”储存电子病历。但是,“共享电子病历”虽好,却还是有利益绊脚石的。在现实生活中,“前面的医院”一般都是不积极配合的。而“后面的医院”也多数想让患者“重来一次”进行仪器检查,因为检查多了,利益也就多了。所以说,实施“共享电子病历”重要的在于搬走利益绊脚石,让各家医院都认同这种惠及患者的模式,积极支持这种模式。
也就是说,“共享电子病历”不能只靠一个红头文件,如何落实到位,才是最需要关注的事情。“共享电子病历”改革,写满医疗惠民期待。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