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忠:“玩具”烧课桌,是谁帮点火?
2017-11-15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广东江门某小学生玩打火石不慎将学校的课桌和地板点着。这种玩具轻轻刮一刮,火花四溅伴随白烟。实验显示:加快速度几下就能将纸团烧着,具有很大危险。转发提醒家长:别让孩子玩打火石,危险!(11月13日澎湃新闻网)

  近段时间,“危险玩具”屡屡出现于公众面前,在“牙签弩”“电人玩具”“指尖陀螺”等“危险玩具”相继被查或被禁之后,“打火石”俨然成了商家眼中的又一“爆款”。

  严格来讲,要把“打火石”归于“玩具”,其实并不科学,也不合理。毕竟,“打火石”历来都被大家视为引火工具,曾广泛运用于不少家庭之中,只是后来火柴和打火机等替代品的出现,才渐渐淡出群众生活,但目前仍被不少户外活动爱好者用于野外生火。

  如果真要说其有多大危害,或许有些夸张,但也绝非商家口中所言的“可以用手摸,没有危险”那么安全。就如报道中学生玩“打火石”烧了课桌一样,尽管有其偶然性,但更多却是久玩之后的必然。我们有一百种理由相信,学生绝非有意“玩火”,甚至有可能在知道会引发这种结果后,学生会断然拒绝购买这种“玩具”。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助燃了这把火?

  毫无疑问,商家是这把火的“第一元凶”。商家想办法用“新鲜玩意”招揽生意本无可厚非,但商家绝对不该简单把具有一定危害性的“打火石”当成普通“玩具”出售给学生。要说商家不知道“打火石”能引火,那绝对是自欺欺人,但商家并没有将危害明确告知学生,做出相应提醒,就是不对。

  其次,监管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既有法律对玩具等级严格划分的缺失,也有执法部门日常监管的缺失,更有学校对周边商店监督的缺失,正因为缺少了全方位、零死角的监管体系,才会让商家堂而皇之地公开售卖“打火石”。

  此外,还有一点也需要我们反思,假设没有出现“玩具烧课桌”事件,“打火石”成玩具会有多少人当回事?答案不言而喻。或许这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前,大家都觉得“玩具而已,不会有多大危险”,放任了它们的自由增长,才给了“危险玩具”足够的生存空间。

  其实,要叫停“打火石”很简单,只要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问题就可以较好解决,但要真正根治“危险玩具”屡禁不止的“顽疾”,却并不简单。或许是时候健全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大对玩具制作、销售的监管和查处,让玩具也成为日常执法的一项重点,常抓长治,用法治倒逼“危险玩具”逐渐退出市场。当然,提高群众警惕性,形成社会监管合力,一旦发现“危险玩具”影踪,及时举报、立即处置,也同等重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商家提高安全意识,尽可能从源头上杜绝“危险玩具”的生产和销售,或许更有实效。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陆仁忠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