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7-11-09 13: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把时间追溯到四年前的11月。彼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由此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来,在华夏大地上,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开始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详细了解当地通过“联村”带动贫困村脱贫的情况,总书记最大的牵挂还是脱贫攻坚。

  念兹在兹、夙夜牵挂。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去的最多的是贫困地区,牵挂最多的是贫困群众。他身体力行、高瞻远瞩、全面谋划、一线调研,先后前往了28个省区市的30多个贫困村镇调研指导,多次主持召开各类会议研究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60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如此多人的命运,在难度如此大的条件下,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在中国乃至人类减贫史上都史无前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难啃的硬骨头越来越多。当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现有贫困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老少边陲地区资源紧缺,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薄弱,社会文明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多发,人穷村也穷,脱贫攻坚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找准路子、构建机制、精准施策、拿出实招、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

  要育强“领头鸿雁”。俗话说,群雁齐飞看头雁。“村支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头雁”“火车头”“主心骨”,是抓好本地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的核心。怎么把路子走对、把方向走远。要在思想上“管”、在行动上“束”、在物质上“保”,“前面带头拉、后面使劲推”,使其团结带领全体村民一起干、共同富,保证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要筑强“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基础连队”“冲锋队伍”,怎么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怎么找到适合本地实情和市场要求的“良方子”,怎么走上一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致富路。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配强班子、提升素质、精准施策,下决心解决软弱涣散基层班子的问题,发挥好其战斗堡垒作用。要发挥好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当先锋、作示范,带领群众跟着干。

  要健强“造血功能”。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要变“输血”为“造血”,完善水利、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扩大村级集体资产,把培育村级产业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推进技术转型升级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回报家乡。结合好本土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尊重村民意愿,“一村一策”开发荒山、荒滩、荒坡、荒水。用好用活政策,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优先,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稿源:荆楚网

  作者:熊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