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北京 媒体人)
近期,新东方教培师传授“包装名师”技巧的内部训话被曝光,引发热议。
社会化培训机构主要依靠收取培训费来生存,而收取培训费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学生。为了吸引学生报名,培训机构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拥有“名师”资源。但由于真正名师太少,且大多在学校任教,培训机构“挖”不过来,只好采取“包装名师”的办法,说白了就是虚构老师的从业履历和教学经验以忽悠学生和家长。
培训机构“包装名师”,既是为了迎合家长“名师出高徒”的心理以招收新生,也是为了包装自己的品牌,以在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所知名培训机构,新东方专门培训“包装名师”,可见行业造假多严重。
这种做法,显然对学生和家长是一种欺骗,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既不道德,也违法违规。如果这是一个健康的行业,靠的是实力说话、诚信经营,培训机构根本不敢、不能、不会在师资方面做手脚。正因为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行业,所以,“包装名师”几乎成风。
尽管“包装名师”可以达到招生的目的,但也是一件危险的事儿。一旦师资造假问题被家长或学生发现,在网络上进行举报,其他家长无疑不会再相信这种机构的谎话。除了面临市场惩罚,这种行为也可能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惩罚。很多培训机构在广告宣传中“包装名师”,就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条款。
即便“包装名师”这事儿没有被举报,也有可能被监管部门在整顿中发现和查处。由于培训行业乱象频出,上海、浙江、广西、成都、西安等省市今年已经对培训乱象出拳,其中,对培训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就是治理措施之一。
所以,培训机构最好还是聪明一点、规矩一点,不要把“包装名师”当成竞争武器和生存法则。一旦“包装名师”这事儿被举报或者被查处,就很难再在“培训江湖”立足了。虽然很多家长学生很看重培训机构老师的从业经历和教学经验,但更看重培训机构、培训老师是否诚信。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