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不应过分依赖“朋友圈”办公
2017-09-19 08:3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 付小为

如今,微信已经成为许多人离不开的社交工具,其使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生活娱乐,更多时候,它还是工作拓宽推进的平台。9月12日,一篇刊发于《邯郸日报》题为《网上也能走好群众路线——围观一位区委书记的微信“朋友圈”》的文章,通过介绍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书记牛颖建利用微信社交办公的细节,让外界进一步了解互联网“朋友圈”这一全新手段,如何促进和推动良好决策的出炉。报道一出,迅速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

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仅针对牛颖建“朋友圈”办公的方式,更在于微信普遍应用的当下,这样的工作方式所具有的代表性。作为触网懂网用网的积极探索,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选择运用微信“朋友圈”掌握情况、开展工作,相关报道也时常见诸报端。

把网络作为区域治理的重要平台,以微信“朋友圈”密织网线、信源互通,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找到了有力的抓手。而由互联网、社交信息汇集来的大量数据,也为发现问题、研判形势、果断决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尝试和实践对于已有的常规机制来说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不同于其他信息渠道的是,只要管道畅通,互联网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发送或传递信息,并兼具沟通便利等特点,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从技术发展来看,工作方式、工作习惯的变化,其实是互利网技术渗透的必然结果。但需要注意,“朋友圈”或其他互联网信息获取方式,与诸多的信息搜集方式一样,都是我们了解地情、民情的手段,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触及社会的不同方面,如果过度依赖其中的一种方式,都可能不知不觉中误入“偏听偏信”。

过去,领导干部希望全面掌握情况,要结合现有信息、实地探访,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不仅周期长,而且能够亲力亲为顾及到的事项也有限。“朋友圈”的出现,很大程度地扩大了信息面,这也让更多的领导干部愿意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处理这些网上信息。另一方面,必须客观看到,尽管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但网络信息的获取始终建立于个人社交圈。换言之,围绕“朋友圈”了解情况、研判工作,大多数时候听到的还是一小部分熟悉的声音,重要干部、班子成员、相识的企业家乃至故交好友。领导干部一旦形成“朋友圈”依赖,其决策思路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倾斜。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方式与时代接轨,“朋友圈”办公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如何让新方式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同样考验领导干部的智慧。应当说,任何信息获取方式都只是政治决策的辅助工具,唯有多元信息的采集、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等原则和作风的叠加运用,才能最终保证政务事项的有序推进。把握住这一点,“朋友圈”社交的积极意义才能得到发挥。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