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主流媒体报道的两条暖新闻让无数网友为之深深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一条是“8月4日,福建莆田车主蔡先生驾车时远远看见一位老人站在路边,就停下来让他先过,让他非常意外地是,老人竟然脱帽向他鞠躬致谢!”(8月5日 央视新闻),还有一条是“近日,浙江青田县检察院办理了这样一起‘特别’的交通肇事案件。自己的母亲被无牌车撞倒死亡,四子女却请求检察院放肇事司机一马”(8月5日 澎湃新闻)。
如果说第一条视频新闻中“车主礼让老人,老人以礼还礼”的温暖画面,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一目了然的视觉震撼,那么第二条新闻中给人留下的却是一种百转千回的内心启迪。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在至亲被无牌驾驶的车主撞死后,普通人的处理方式,首先必然是要宣泄内心强烈的愤怒,毫无疑义地将肇事方绳之以法。然而受害人的四个子女,却用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宽恕了肇事者。诚如新闻中受害人的大儿子所言“我要对方几千、几万块钱有什么用,我母亲又回不来了,可是对于对方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积蓄,以后会更加一贫如洗,日子没法过。我要对方坐牢,对方家庭可能就完了,那个残障的哥哥该怎么办?”何其朴素的话语,却给人内心何其强烈的震撼。
在当下“中国式过马路”“路怒症”还有“扶不扶”等这样一些应势而生的人造词,在马路世界里成疾成灾的时候,以上“以德报德,以德报怨”的两个真实故事,像两股清流激荡人心。他们至少能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面对当下由于车辆激增造成的马路无序和乱象所带来的巨大管理压力,整个社会在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完善法治能力“惩恶”的同时,我们不应过度贬低甚至忘却了道德“扬善”在提高城市文明整体素质方面的作用。第一则新闻让我们想到,当前很多已经走在治理闯红灯顽疾前沿的城市,街头的电子大屏幕除了技术抓拍闯红灯违规者的丑恶“嘴脸”之外,还能否更多地抓拍并滚动播放一些人与车相互礼让的美好“画面”。第二则新闻也同样能给当下一些以吸“睛”为第一要务的网络新闻媒体一些启示,我们除了用一个又一个火辣的反面教材教会大家时刻防备马路上的各种讹诈之外,也同样应该对那些充满道德正能量的感人事迹用更多的热情来发现和挖掘,用更强的声音来宣传、报道和褒奖。两个新闻中所涉的老人、还有故去老人的子女们,他们对整个社会释放出的浓烈善意,值得尊重、敬佩和学习。他们的善行善意对马路世界里对文明构建的纠偏力量,不容小觑!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从不缺道德的基因。如何让道德的力量,在马路这个越来越宽广复杂的世界里绽放更多更美的光芒,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信心、智慧与行动。
作者:王卫锋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