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共享”不是一个框,不能啥都往里装
2017-07-18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继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后,共享睡眠舱又来了,和“共享单车”一模一样的流程,扫描、计时、付费。不过究竟共享睡眠舱属不属于共享经济,这点还存疑。有关专家指出:“实际上这种酒店不能算‘共享’,睡觉是很私密的事情,与共享单车有非常大的区别,这类似分时酒店、钟点房。”(7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共享睡眠”登场了,对这一更新的共享,还是要让市场说话。不可否认,“共享睡眠”存在安全隐患,如消防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这等于开了一个旅店,需要得到公安、消防、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审批。卫生更是个难题,目前“共享睡眠”已出现了“臭脚味儿”。虽然有商家称床具有一次性的,但床垫仅为“一周清洗”。“共享睡眠”类似一个封闭舱,空气流动肯定不好,加上其他卫生隐患,要想做到令人期待的卫生条件,恐怕还不现实。况且,隔音问题尚未解决,就是解决了也需加大成本,那么睡眠价格是不是也要涨?

  另外,价格也不那么吸引人。就拿北京来说,高峰期每半小时10元、非高峰期每半小时6元,月卡套餐每月788元,如此价格未必吸引人。报道中就有不少用户抱怨费用太高,”花十元甚至二十元在一个陌生舱里休息一会儿,能睡得踏实吗?况且,除了不知多久才清洗一次的太空毯,那些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湿纸巾等,能否符合低碳要求,是否造成资源浪费,还令人质疑。

  更要紧的是,“共享睡眠”的消费群体到底有多大?“共享睡眠”的服务对象仅是一些需要临时休息的群体,主要是有午休习惯的上班族。经过体验后能否形成固定消费群体,且这个群体有多大,都是未知数。就目前还算“成功”的共享单车来看,能持续“火爆”多久尚有待观察,至于“共享睡眠”这类小众共享,就更令人疑问重重。事实上,从共享单车目前的状况看,也未必算成功。不少人“尝鲜”后,这个消费群体能否保持目前的数量,新鲜劲儿过后,后续淘汰更新等产生的成本、价格等能否如意,都有待观察。

  “共享”时代,能拿出来共享的东西很多。只要事先制定好“共享规则”,就有“共享”前景。然而,并非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共享”,共享雨伞、共享冰箱、共享汽车等就被证明不是很成功,“共享奢饰品”也看似前景暗淡。因此,共享需满足很多条件。虽然这是一个共享时代,却也要警惕共享泛滥,防止有人借此搞“伪共享”,既浪费有限资源,也阻碍真创新。在共享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只有靠创新才能实现。

  如果总跟着别人后面搞模仿式“创新”,那就不是创新而是投机了。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必将有更多“共享”,去冲击人们的传统生活,却也考验着人们的智慧、诚信、道德等。“共享”走到今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使“共享”越走越远。而“共享睡眠”面临的问题,似乎比共享单车过去和现在面临的问题更为琐碎。有消息称,上周末北京中关村创业公社的一处享睡空间就大门紧闭未营业。据知情人透露享睡空间已被警方查封,原因未知。

  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共享睡眠”仅是“分时租赁”模式,并不符合“陌生人之间闲置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的概念。把闲置的资源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本是提高闲置物品效率的好办法,却也并非不计成本地盲目投入。否则,非但没有充分利用闲置物品,反而造成了资源闲置。由此,“共享”不是一个框,不能啥都往里装,想在共享经济中分一杯羹,还是理性一些为好。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