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彦暄:愿“贫困”教育中的“感动”越来越少
2017-07-17 15:26: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半个月来,段瑞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照片里,全是泥沙翻滚的河道以及泥泞山道上艰难行走的小学生。连续半个多月的降雨,位于昆明北部山区的东川区多次收到气象局和国土资源局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段瑞的心每天都悬着。望着咆哮而来的湍流,他在朋友圈里写道:“以后上班需要装卸机,推到哪儿,走到哪儿。”(7月17日 《中国青年报》)

  段瑞一个人冒着大雨,着湍急的河水,用两个小时将67名学生抱到对岸。这段视频和照片发布在网上后,他被网友们称为“最帅小学老师”。一段视频传播出的不只是感动,更是刺痛内心的“贫瘠”之殇。当下,不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有的地方形成了“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据调研,有的特别贫困山区学龄人口初中入学率65.5%、巩固率仅41.5%。

  感动之下,扶贫教育刻不容缓,如何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走出穷乡僻壤、走向理想的发展之路已然成为当务之急。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同样,对于“贫瘠”教育而言,要想精准施教,首先当做到精准扶贫,要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相关部门需加大财务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对扶贫难度大的贫穷地区制定科学的帮扶资金尺度,例如在扶贫资金中为每个贫穷村拨出成长基金,成长集团经济,成立企业化的策划制度,让村民参加到策划中,实施“村民自治”。另一方面要施展金融部分在脱贫致富上的金融激励,为贫穷户在放贷方面放低门槛、降低利息、增加放贷额度。

  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对比老师抱过河的感动而言,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才是他们更渴望的“感动”。也只有吸引到更多以谋机遇、求发展、奔前程为追求的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汇聚精英,科学教育培养孩子。

  可见,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改善了生活质量,改良了生活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自然不愁好的教育资源不被吸引、不被汇聚。笔者希望,在贫困地区群众的致富“内动力”下,终会让“贫瘠”教育的感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优质而科学的“竞争”教育越来越多!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彦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