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防科技大学举行了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150名毕业生缺席典礼。原因是,他们已在典礼前奔赴抗洪前线,救灾现场就是他们的“毕业典礼”,扛着沙袋、站岗放哨的军姿就是他们的“毕业照”。(7月13日《光明日报》)
众所周知,国防大学培养的是高尖端军事、政治类人才,学生入学就意味着步入军营。诚然,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学最新思想、学最新理论、学最新技能,但国防大学的学生也是军人,同样具有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的使命。对于这150名毕业生而言,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但却奔赴抗洪前线,接受了一场生动的“使命教育”,意义非凡。
“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机遇,固然来自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理论的全面进步、能力的全面强化,培养出人才的价值也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新挑战,却在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的成果转化越来越渴求,而这恰与行业人才的流失产生了反差。如此挑战究竟从何而来?
时下,高校教育重理论轻思想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学生的确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却缺乏践行行业使命的意识。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文化,若是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但不施加文化的熏陶,学生很难对所学专业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认同感、使命感。这也让学生很难形成浓厚兴趣、明确行业责任、坚定从业方向,无怪乎存在“毕业意味着失业”“毕业相当于离开行业”的说法。如此这般,学生又如何成长为货真价实的人才。
反之,若是从学生步入高校之初,便不断强化行业、专业文化的引导,让学生自发形成对行业、专业的认可,感受到学习专业理论既是强基固本之举,亦是履行责任、践行使命的大担当,又何来当前高校所谓的“混日子”“混文凭”之说。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人才’非人才”的“板子”打在学生身上,家长有责任、高效有责任、社会也有责任。但对高校而言,行业的启蒙不仅在于理论知识,更在于思想文化,国防大学注重培养军人使命、军人文化就做了很好的榜样。
“大国工匠”李万君,为何能将手中的焊枪用得“出神入化”?“晒纸大师”毛胜利,如何能坚守岗位29年,依古法续写宣纸传奇?……所谓人才,就是要人尽其才,确保人才源源不断地发挥热量,自始至终地履行责任,其根本就在“使命感”的培养,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不断加强行业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所在行业专业的社会使命,了解自身的价值所在,及时找准定位、摆正思想,在浮躁的环境中静得下心、在利益的诱惑下沉得住气,入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积极在行业中发挥作用,真正实现由学生到人才的全面“蜕变”。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