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涛今年19岁,是山东省实验中学2014级26班毕业生。在2017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自主招生的现场答辩环节,他展示了自己的折纸“神技”,获得了现场招生老师的青睐。最终,孙洪涛获得该校降低60分录取的资格。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招生办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孙洪涛的折纸展示,给面试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7月13日《新京报》)
就在人们还在为18岁的考生方正天因爵士鼓打得好,就被美国麦克纳利史密斯音乐学院破格录取的消息唏嘘不已之时,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也破格录取了济南章丘“折纸”考生孙洪涛,这令人感到非常欣慰。此事说明,国内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也开始重视一些“偏才”和“怪才”,真正想做到“人尽其才”了,哪怕是再“偏”再“怪”之才,都有可能在大学开拓一片理想的天空。
虽然偏才、怪才被国内大学录取的事儿,以前也听说过,但可谓“凤毛麟角”,且程序繁琐,如果不是考生太走运,几无可能。而且,各高校对偏才、怪才设立的门槛很高,必须要满足那些苛刻的条件。于是,人们对此抱怨道,为什么只有那些偏才、怪才到了国外,才有一席之地,而在国内就只能被“埋没”?高校自主招生喊了多年,也在很多院校开始实施了,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对偏才、怪才的录取上,“硬杠杠”还是太多。
而“折纸考生”孙洪涛之所以能被录取,更在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的开放、魄力、包容、远见。折纸,并非仅是娱乐。孙洪涛自主招生考试中报考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而折纸就与哈工大的机械专业有很大关联,“都是通过对结构的巧妙利用来达到最优的目的,”那也是某从程度上对机械原理的阐述。哈工大敢于录取他,就是看中了专业与折纸的有机结合。可见,只要找对方向,无心插柳,也有可能柳成荫。随着国内高校对偏才、怪才的包容度逐渐加大,有“特长”的孩子,还是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
苏洪涛被降低分数录取还说明,即便是中学生,也需要一点“工匠精神”。孙洪涛从初一就爱上了折纸,从此走上了“钻研”之路。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在父母的督促下想成为“全才”,也没有恶补数语外,更没有盲目地学琴棋书画,而是专注折纸,按他的话就是“坐得住”。这说明,学业之外,孩子能专注于一项喜爱的特长显得多么重要。
然而,就媒体聚焦孙洪涛因“折纸”能力强被降分录取这件事看,能引起很大关注甚至轰动,恰恰说明国内高校在录取偏才、怪才上展现出的魄力,还是没有达到公众的预期。就是说,哈工大“破格”录取孙洪涛这件事被聚焦,成为“佳话”,反映出敢这样做的高校还是很少。而即便是“敢为人先”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其在全山东省降分录取的考生总共才有27人,其中仅有5人获降60分资格,孙洪涛便是其中一个。这在每年该校录取的2000多名新生中,还是显得很少。
孙洪涛是幸运的,不用像手持鼓槌的方正天那样,只有到了国外才能被认可。可是,像孙洪涛、方正天这样的怪才、偏才,其中的佼佼者因种种原因最终被“淘汰”的,还不知有多少。面对暂时的无奈,更多的孙洪涛、方正天们,只能被无视,而这么做恰恰是埋没了有潜力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对有潜力人才资源的浪费。
由此,希望更多的大学,都能在自主招生上与时俱进,把更多合格的偏才、怪才识别出来并给予录取。孙洪涛的故事值得反思,反思的不仅是考生、家长,更该反思的是有权自主招生的高校,以及权力更大的宏观决策者。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