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如何在北京拥有一条以自己命名的路》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传。文章中称,一位名叫葛宇路的学生从2013年起寻找地图上的空白路段,并贴上自制的“葛宇路”路牌。随后,高德地图等地图收录这条道路,这条本来无名的道路竟以“葛宇路”这个人名来命名。(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涉嫌违规违法,如今“葛宇路”是被高德地图“白纸黑字”标记,被周边居民众口相传的一条十分钟走完的东西路,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吃瓜群众们质疑其是否违规违法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葛宇路”所暴露的一些问题,这是一次纯艺术创作无意暴露民生短板的巧合。
在“出门靠地图”的当下,每一条清晰的道路势必会让人少走弯路。对于“葛宇路”周边居民来说,有无名字无关轻重,因为它就是几十年来不曾改变的邻家小路。但是对于初次来访者,估计地图里的“葛宇路”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当然,也许正如“葛宇路”同学所说,曾经“葛宇路”的诞生只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却不曾想“游兵散勇”有朝一日成了“正规军”。然而,此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背后是不是也暴露了相关部门工作的短板?
不可否认,“市民不可以私自命名道路,应由专门的地名办公室负责道路取名。”新修道路自然有人垂怜,似乎那些老路、小路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连有个名字的权利都没有。然而,殊不知小小一条路也是民生大问题。有时候群众的获得感不是笼统的大数字、也不是宏观的翻一番,而是身边点点滴滴的改变。正所谓一件小事也能彰显真情和关怀,一个无名路的命名也是路痴、路盲的“救命稻草”。
有道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生就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短板。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围着群众转,作为服务部门切莫在描绘蓝图的追求中忘了群众身边的小小梦想、小小幸福,这才是老百姓眼中实实在在的民生。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