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剿杀”下的衡水一中能否“痛改前非”
2017-07-11 08:47:00 来源: 长江网

近日,河北又一地级市对衡水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衡水一中”)在当地的招生行为作出限制。7月9日,张家口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公布了《关于对部分外地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到我市违规招生的处理公告》此前,河北已有3地级市对衡水一中在当地的招生行为出台规定。(澎湃新闻网7月10日)

衡水一中并不同于世人所知的衡水中学,衡水一中从性质上来说是一所民办学校,至于为何会有民办衡水一中?相信衡水本地人都心知肚明,无非公立学校挂靠民办学校招生、扩大规模,而民办学校挂靠公立学校收钱获利,这在衡水乃至其各辖县的众多学校当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也是当前衡水众多学校存在的一种普遍情况,公办与民办的“强强联合”已经成为这个“教育帝国”不断扩张的重要手段。

多年以来,社会各界对衡中模式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然而衡水中学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高冷姿态,以极高的本一、本二升学率和大批量出产清华北大生回应外界的质疑。因而,衡中模式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怪圈,一方面是人们不断地质疑衡水中学到外地四处“掐尖”,而另一方面是许多外地的家长千方百计也要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就在这种饱受争议和质疑的环境下,衡水中学如同一台能量巨大的吸水泵让外地的优质生源不断涌来,这就形成了一种优质生源和高升学率的良性循环,因而衡水中学能够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始终站稳脚跟,甚至不断的“扩张”。

反观衡水本地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衡中的成功,也“激励”着衡水其他学校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衡中模式在衡水地区的各个学校被很好的复制,除了模仿它的管理之外,就是把目光都瞄向了外地,不断抢优质生源、提前招生、提高入学门槛也就是不断地抬高学费,而许多家长也很吃这一套,貌似学费越高就代表着教学质量越好,即便再高的学费也愿意把孩子送到衡水读高中。与此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衡水学校向着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看齐,在当地之前存在的相对较“差”一些的二流、三流高中不断消失,也造成了当地大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中考之后无学可上,而要上这些“好学校”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学费,只能让这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一方面是外地生源不断涌入,一方面是本地学生无学可上或者上不起学,这也是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衡水学校广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某种意义上说,衡水中学作为一所示范性重点高中固然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但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种伪奇迹,若论对教育的贡献,它除了每年到各地“掐尖”,又招收过多少资质平平、家境一般的学生?衡水的教育这么强,为什么许多衡水的学生无学可上?显然这是一种唯分数论、唯钱论的教育,这违背了中国历来提倡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之所以说是伪奇迹,还在于利益的驱动,想上衡水的学校,也并非只有成绩好,许多“不差钱”的家庭还是能够满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追求和好学校的“需求”的。而这也同样形成一种循环,高昂的学费收进来,能够满足学校不断的扩张建校,与此同时招生规模能够继续扩大,更多的学费也会源源不断涌来,这种奇迹到底是学生服务还是为利益服务?

笔者认为,衡中模式、衡水一中的招生乱象绝非公平的竞争机制,因为他没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没有兼顾到更多的、更广泛的学生的利益,作为学校这种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之所在,没有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享受公平教育的环境。形成这种局面绝非某一方面的原因,社会各界或多或少都有责任,教育部门的监管缺失、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的的偏差、家长们盲目择校的风气滋长,要改变这种现状绝非一己之力、一朝一夕之功。面对近期多个地级市出台针对衡水一中的招生禁令,衡水一中能否“痛改前非”,笔者深表担忧,如果各地不能够强化本地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水平,仅仅依靠这种禁令,恐怕依旧难以控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如果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格局不能打破,教育改革不能继续深化,衡水一中这样的学校依然会凝聚强大向心力。所以,只有各方行动起来,将改革进行到底,才是真正实现公平教育,平民共享教育的王道。

  作者:雄图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