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午,广珠城轨C7634次列车在开到中山站时,一名中年男子心肌梗死晕倒,市人民医院医生李记华紧急为其实施心肺复苏,跪地按压长达50分钟,为患者争取到了活命的机会。据了解,患者突发疾病之后,列车通过广播向乘客求救,希望乘客里的医务人员伸出援手。恰巧李医生就是这辆列车的乘客,恰巧他是一位熟悉心脏病复苏的医生。(7月9日《珠江晚报》)
这位心肌梗死的患者是幸运的,在其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恰巧乘客里就有一位医生,恰巧这位医生就熟悉心脏复苏技能。可是,不是每一次“营救列车上的患者”都能有如此多的“恰巧”。假如说,列车的乘客里恰巧没有医生,假如说,虽然有医生,恰巧没有娴熟的心脏复苏技能,这位患者的生命还能不能挽回?
在列车上发生的突发状况还是很多的。前段时间看过一则报道,说是在一辆列车上,一位孕妇早产了,此时距离下一个目的地还有1个小时的路程,根本就不可能送到下一个城市的医院。没有办法,列车人员只能求助乘客,期望乘客里能有妇产科医生。结果是令人失望的,这辆列车上没有乘车的妇产科医生。最后帮忙的是一位护士。无疑,这个早产的孕妇也是幸运的。
可是,不是每一次需要拯救“列车上的患者”的时候,都能是有惊无险的,都能是巧合幸运的。在列车上因为无法及时治疗而丢失了生命的乘客还是大有人在的。比如前段时间,徐州丰县的县委书记,在出行途中就因为突发心脏病而身亡。假如说,他也能因为“恰巧遇到一位医生”,是不是也有生还的机会?很不幸的是,他没有这样的幸运。
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营救“列车上的患者”该不该每一次都向乘客“求救”?笔者以为,列车属于长途运营,不能想停就停,不能说停就停,应该从考虑乘客安全的角度,像打造“列车警察”队伍一样,打造“列车医生”队伍。这个队伍不一定非要是医疗专家,但是最起码要能够处理紧急情况。比如,要能够处理类似于高血压、心脏病、昏厥疾病的能力,能够简单处理之后,为生命营救争取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列车需要建设简易的“医疗服务室”、“生命救济站”。一方面,这是现实的需要,因为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老人等群体出行的频率也高了起来,而且心脏病等紧急疾病患者多发。一方面,这也能体现出列车公共服务的提升。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列车的升级换代中,都需要救急服务的前行。
建议全国铁路主管部门,能够和卫生部门进行协商沟通,让流动的列车上也能有“流动的医院”。“随车医生”应该成为列车的最基本配置,这是生命安全的需要。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