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就怕“谢师宴”变成利益“寻租宴”
2017-06-30 09:01:00 来源: 长江网

中高考招生录取和高校学生毕业之际,也是“谢师宴”“升学宴”盛行之时。6月26日,中共辽宁省纪委驻辽宁省教育厅纪检组发出禁令:禁止在职教师参加“谢师宴”“升学宴”和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等,纯洁师生关系,维护人民教师良好形象。(6月29日《中国教育报》)

辽宁这一举措主要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醒,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引导教师洁身自好,廉洁从教。”不但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还声言“对违反规定的在职教师及时查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指名道姓进行曝光。同时,严格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因此,辽宁省纪委的这一预防针打得好、打得及时。

每年大学、中考录取季,“谢师宴”就大行其道。子女考上大学、高中,家长高兴,为答谢老师和亲朋好友,家里摆几桌酒席属人之常情。学生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培养的感谢,请老师们赴宴也似无可厚非。“请吃”在中国有着非同寻常的寓意,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在中国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媒介,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谢师宴的基础是人情,没必要倡导,在那些没有禁止的地方需要正确引导。家长和学生不忘老师的恩情、亲朋好友的帮助,并无不妥,但举办谢师宴,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是防止铺张浪费,即以升学为借口,大肆挥霍钱财,这种现象必须引起警觉。近几年就有媒体报道称,某些谢师宴达到了每桌一万元左右,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如果谢师宴过多强调物质内涵,就失去了宴请的真正意义,不但浪费钱财,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还会形成攀比的坏风气,这对和谐社会建设肯定是负能量。只有把感情、亲情、友情放在首位,谢师宴才不至于变味儿。如果一味讲排场,除了庸俗外,谢师宴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陋习了。因此,量力而行,文明宴请显得尤为重要。

攀比心理。孩子未走向社会前,就受到不良风气的熏染,他们不比成绩却比排场,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攀比风。有的商家为牟取经济利益,将谢师宴分成价码等次,对奢靡之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作为被邀请的一方,有些还要准备“红包”以示祝贺。这就很容易把谢师宴变成“收礼宴”。孩子见多了这样的场面,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情观。

其次是谨防借谢师宴敛财。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某些某谢师宴已悄然变味,有些家长已不是庆祝孩子升学成功,而是以升学为名敛财。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谢师宴暗藏腐败,必须加以警惕。借子女升学大操大办宴请敛财,就是变相腐败。如果公职人员“踏线”,事情就更加严重。往年就有媒体报道过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无视中央“八项规定”,超规模举办学生宴,以至于被约谈或受到停职、降职等处分。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严密监督此类谢师宴,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再次是“谢师宴”泛滥,容易变成负担,很多谢师宴快成了“负担宴”,忙坏了老师乃至校长。“我该长几张嘴”成了老师和校长们的无奈。接连不断的宴会成了他们的负担。这令其身心疲惫,既有可能损害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由此,赴宴变成了负担,而且是双方的负担。

如今,谢师宴成了一种潮流,而最令人担心的,就是“谢师宴”变成利益“寻租宴”。由此,辽宁的这个对规定很好,一禁了之,免除了后顾之忧。但对那些还未禁止的地方,就必须事先防范到位,尤其是手中握有权力的党员干部,就应更加谨慎行事,这绝非危言耸听。

  作者:刘天放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