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高利贷、暴力催收、裸条贷款,让校园贷一直暴露于聚光灯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6月29日 《人民日报》)
作为新生事物,校园贷本来是为了缓解大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燃眉之急”,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让他们度过难关。然而,随着一些不合规的网贷品牌介入,一些不法平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将校园贷衍生成了大学生的不可承受之重。一些大学生通过小广告找到校园贷,最后在利滚利的强压下,选择用生命结束这种沉重的负担。一些校园裸贷、死亡威胁等让卷入校园贷的大学生们惶惶不可终日。如今,三部委明确要求网贷机构停发校园贷,并明确退出整改计划,实则是对当下各种问题出台的适时之举,让人才成长路少了些洪水猛兽。
大学生们需不需要校园贷?之前没有答案,所以选择了尝试。很多人认为大学生也需要校园贷,一方面可以解决“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们提早理财,融入社会进行创业。这些固然是社会善意,但是却忽视了大学生的应对能力。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部分大学生却缺乏分析研判社会风险的能力。早早地背上沉重的债务,只是因为觉得新鲜、好奇,通过校园贷获取钱财,部分人没有欠债还钱的意识,沉浸在一大笔钱的喜悦中,却没有意识到埋藏在身边的风险。一些网贷平台更是趁虚而入,无所不用其极,硬是将新生事物衍生成了高利贷,让校园不堪重负。
大学生们正值学习的最佳年华,经过了高考的紧张,本可以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目,在大学图书馆随心所欲地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知识的力量;本可以穿梭在各种专家讲座中,与思想最前沿进行心灵对话;本可以在教室学习中,钻研专业知识。然而,校园贷的侵入却打破了这种宁静,让大学生们不再安静地学习,而是在追求金钱中迷失方向,更有甚者,失去整个生命。
新生事物如此水土不服,直至变异,导致学生和家长深受其害,校园已不再宁静。从学校、老师、家长对校园贷的反击,再到三部委对校园贷的叫停,我们看到,校园贷虽然让部分学生付出了代价,但是,校园贷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也是对人才成长路的呵护,可以让成才路上少些“洪水猛兽”。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晏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