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业:不应以纯商业视角看待“儿童药”
2017-06-14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由于儿童专用药品少,有些家长只好通过各种换算,按照“小儿酌减”的原则,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这样做的后果却很严重,有资料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则达到4倍。(6月13日新华网)

  用药靠猜剂量靠掰是当下我国儿童用药的现实写照。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混用成人药物,一开始是由于物资短缺和医疗水平所限的无知无奈选择,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儿童当用儿童药逐渐形成共识,可实际的用药过程中还是在混用,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儿童专用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院和家长不得不“凭经验”、“靠感觉”。

  毫无疑问,形成儿童用药困境的“痛点”在药企。可药企明知有市场的情况下,为何却不作为呢?偌大一个中国医药市场,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只有10余家,市面上儿童专属药品仅2%。市场有需求却找不到供应,这种无奈实在不符合一般的市场规律。而时下存在的儿童药困境,正是商业化的结果。

  我国医药行业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多元化、多极化,市场不断细分,儿童药就是其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国家二胎政策的推进也给这个市场注入了政策红利,成为令人称羡的“蓝海”。儿童药有别于成人除了剂量不同外,主要在于用药安全性。儿童药对象是0-14岁的未成年人,如婴儿期、青少年期等不稳定成长周期都涵盖其中,有着独特的生理特点,这一点和成人稳定生理特征差别很大。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他们的用药要比成人复杂得多。这充分说明了儿童药不是成人药的“缩小版”,二者用药原则上有着本质的差别。

  有着本质差别的两种药物,虽然起步时间不同,但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用的却是同一种思维,形成了同质竞争。从生产上看,儿童药研发原理多样化,不稳定,投产前受试难等前端因素困扰太多;从市场上看,儿童药市场面小,价格低廉,利润微薄。两者相加共同制约了儿童药市场。简单的说,儿童药相对于成人药来说,来钱不多,药企对儿童药当然不那么感兴趣。

  当然,从商业角度考量这无可厚非,儿童药成困境也是行业使然,没什么好说的。然而,不能用这一单纯的商业视角来解读儿童药,除此之外还有社会责任的考量。16年央视的一则公益片触发了亿万人心:一个5岁的小女孩因药至聋,从此进入无声世界,究其原因还是无药可用。儿童药的“短板”具有先天性,补齐短板不能仅靠市场,还离不开法律和国家行政扶持。

  首届儿童用药安全传播与发展大会上提出,“政、学、产、研”形成联动机制,更多的药企、医院与科研机构构建良性的研发互动机制,积极作为、相互补位、主动担当。这一观点突破了单纯的商业视角,从更广视觉上看待儿童药问题。儿童药不再是企业行业问题,而是社会性,系统问题,不是单纯改善某一个环节就能解决,也不能任由市场决定。保障儿童有药用、用好药、好用药还需多维度看待从社会广度出发,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继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