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之:如何化解“扶人被诬”的正常怀疑?
2017-06-11 12: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6月9日,济南一位医生在上班的途中扶起一名跌倒在地的中学生。在对当事人进行了必要的救护并通知家长后,医生骑车离去。随后,该名学生家长打来电话,质疑医生“你为什么撞了人走了呢”。该中学生清醒后告知家长说有位叔叔曾扶他起来,并表示不是那位叔叔撞的。当事家长得知后马上打电话向医生表示道歉。(6月10日 《齐鲁晚报》)

  当事医生原本是热心救人,被救者家属却不分青红皂白一口咬定他是肇事者,虽然得知真相后也道了歉,但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免让人感到气愤。联想到社会上不时发生的好人被诬赖的事件,如此简单的事情仍然被搞得这么复杂,更是不免让人感到心寒。

  不过,在谴责被救者家属诬赖好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厘清一些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谴责,实际上是建立在了解整个事情的经过,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的基础上的。这有点像一些人看电视剧,总是为里边的角色着急,或者咒骂某个角色愚蠢,明知会失败仍然一意孤行--角色之所以显得蠢,是因为他只能在自己的角色设定里、按照自己能够了解的信息行事,而作为旁观者的你之所以“看透了一切”,只是因为你作为观剧者掌握了全部的信息而已。

  在真正的谜底揭开之前,无论是警察,还是被救者家属,掌握的信息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警察,也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仔细调查,才能还原真相。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属有怀疑,虽然怀疑错了,却也是情有可原。而且,换作任何人在那个位置,可能都不免会产生疑问,区别只在于疑问的大小和表达疑问的方式不同。

  所以,在这类的事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种怀疑。

  在真相查明之前,任何怀疑都有可能是错误的,任何轻率的指责都有可能伤了一个好人的心。所以,这类的事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公正的、中立的第三方,也就是警方表达自己的怀疑,由警方去调查,去证实你的疑问或者证明对方的清白,而不是直接与对方交涉。而且,如果怀疑是正确的,直接交涉的结果,还有可能是引发冲突,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具体到这一事件,中学生家长看起来并非蓄意讹人者,毕竟,在孩子清醒并说明真相后,家长立刻向医生道了歉。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打那通质问医生肇事逃逸的电话,没有在证明不充分的情况下直接向医生表达疑问,而是向警方提出查明真相的要求,事情或许就会是另一种结局。

  独立第三方的存在,正是为了化解当事人之间可能发生的直接冲突。现实中,警方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担任这样的独立第三方。在类似的事件中,保持克制,相信警察,第一时间求助并相信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第一选择。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楠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